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对策研究
王志
吉林省长岭县畜禽定点屠宰监督管理所131500
一、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现存短板
(一)专业人才稀缺
畜牧兽医队伍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身处防疫一线,能够敏锐捕捉动物疫病的早期迹象,并迅速采取有效防控手段,防止疫情扩散。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截至 2024 年,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官方兽医总数约为13.6 万,执业兽医约16.5 万,乡村兽医约17.7 万。尽管这些数字表明兽医队伍在逐步壮大,但与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专业人才依然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实际防疫工作的需要。
(二)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不完善
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情况,基层建设薄弱,仪器设备老化;专业队伍技能水平不高,动物防疫人员偏少且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基层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对职责没有明确的认识,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落实,考核机制也不完善,影响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健康稳定发展。在动物防疫节点出现时,尤其是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防疫工作执行效果不佳,影响了畜牧业安全生产。
二、提高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兽医人才队伍建设
为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质量,我市增加了畜牧兽医人才储备,强化了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现有兽医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规范兽医管理制度,强化兽医业务培训,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持续更新优化,提升兽医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官方兽医培训完成率到 100% ,考试合格率达到 90% 以上。鼓励兽医提高自身学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成长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质量。为持续夯实动物防疫工作力量,我市积极推动高水平、高技能兽医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兽医群体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防疫操作大比武等活动,考查兽医的实验室疫病诊断检验等理论知识、实验室比对考核等,展现兽医过硬的基本素质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逐步组建高素质兽医人才队伍,为市委、市政府“两个确保”(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实现贡献力量。
(二)强化统筹管理
邵东市在动物防疫工作部署管理过程中,明确各级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动物防疫工作目标,指明做好基础免疫、消毒净化、监测预警、检疫监督、调运监管与应急处置的主要工作方向,强调动物防疫工作的下沉,利用分片包干的方式督促各项动物防疫措施的质效进度与效果,明确各层各级部门、干部、专职动物防疫员、特聘动物防疫专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人员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的实现。各乡镇人民政府强化组织领导,把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期,如:春季为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在这一时期,各个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特聘动物防疫专员要不定期入场入户,开展全面排查,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效率,确保防疫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组织专职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对重大动物疫病开展包村包场排查,3 年来共排查生猪118 万头次。各乡镇人民政府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以及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控宣传,如:通过发放防控明白纸、防控挂图、宣传车等方式对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宣传,提高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意识,实现主动防疫。连续 6 年对全市牛羊养殖场(户)进行问卷调查,对126 个牛羊养殖户进行摸底问卷调查,回收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756 份,提高了群众对布鲁氏菌病的知晓率。此外,认真组织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六不打、六不漏”,免疫不留死角,确保应免动物免疫率 100‰ 。同时,规范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确保免疫抗体水平达 70% 以上。
(三)加强动物防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以提升动物疾病防控能力和应对突发疫情效率为主要建设点。首先需要优化动物卫生监督设施的布局,并进行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以此来提高监督检查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其次可以新建和改造无害化处理厂或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提高处理能力,减少疫病传播风险。最后需要加强兽医实验室的建设,确保能够进行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检测和监测。为提高动物疫病检测准确度与效率,邵东市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实验室建设,如:建立了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第一手科学依据,优化现有实验室条件,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可以持续巩固非洲猪瘟防控水平。我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组对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确保实验室建立较为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全体人员能较好的理解和执行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按程序开展各项实验室检测;实验室能采取培训、观摩等方式,不断增强检测技术能力,并认真执行有关管理规定,保障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
(四)提升养殖户防疫意识和能力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核心在于减少疫病的发生,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因此除了需要做好兽医本身工作外,还需要提升养殖场(户)的防疫意识和能力。各乡镇防疫部门应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会议或培训班,向养殖场(户)传授动物疫病的防控技术,并科普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养殖场(户)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传授无害化处理方法,以此来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认识。为了扩大科普面积,防疫部门可以利用微信群、宣传册、宣传车等多种媒介,进一步普及动物疫病的危害以及防疫知识,引导养殖户重视防疫工作,明确自身防疫主体责任。此外,还可提供免费的疫病筛查服务,并在现场指导养殖户如何在日常生产中做好动物以及个人防护。也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疫苗接种以及疫病诊治,从而降低防疫工作难度,提高防疫效率。
(五)强化动物疫病监测与报告
强化动物疫病监测与报告能够将动物疫病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为此,我市要求各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特聘动物防疫专员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排查摸底,了解养殖环境、牲畜数量、疫病情况等,做到疫病处置“早、快、严、小”(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控制疫情在最小范围内)。例如:指导养殖场(户)如何控制养殖场温度、湿度,清洗消毒,从而降低动物感染疫病风险。
构建动物疫病报告评估制度,要求报告评估内容准确性、真实性,且报告出具时间具有前沿性,要求报告中明确列举对动物疫病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判断的依据,为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以动物疫病报告内容评估为例,要求其包括疫病基本信息、疫源追踪情况、控制措施、报告单位信息等,为疫病控制检测提供支持。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总结,明确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例如:专职动物防疫员、特聘动物防疫专员在防疫关键期是否在岗在位、是否在接到动物疫病报告后立即开始行动,如:动物防疫员根据报告内容,到养殖场对生病、死亡的牲畜进行解剖与流行病学调查,勘验后立即说服与教育养殖场(户)配合防疫工作,采取封锁、隔离、禁止移动等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对周边还没有出现疫情的地区,专职动物防疫员、特聘动物防疫专员是否做到地毯式监测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落下一只牲畜;是否做到全面紧急免疫等;组织各乡镇防疫部门对屠宰场、农贸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大清洗、大消毒”活动,有效阻断了非洲猪瘟等病菌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禽病研究室.家禽科学,2021(03)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监测中心.家禽科学,2021(11)
[3]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两个优质鸡项目通过验收.许明.中国家禽,2008(05)
[4]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云南畜牧兽医,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