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艺术运用分析
韩海文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旻山东东营 257400
引言
小学生各项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外界对他们影响极大,班级更是重要成长环境。班主任作为班级主要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效果直接关系班级管理质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小学班主任沟通中存在不少问题,像是与学生交流常用命令式语言;和家长沟通重问题批评,轻进步鼓励等。这些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甚至引发师生矛盾、家校冲突。因此,班主任需着重研究沟通艺术,探索有效策略,提升管理水平。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的必要性
(一)建立信任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心理敏感又脆弱,尤其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特别是来自班主任的认可。要是班主任能与学生真诚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便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关心与尊重。由此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更愿意主动分享想法、配合班级管理,班级中便会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二)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班级秩序稳定
鉴于我国基本国情,目前小学多采用大班授课制,一个班级通常由数十名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在日常相处中,同学间、师生间难免出现矛盾冲突。要是沟通不当,这些小矛盾就非常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问题,从而影响到班级和谐【1】。而要是班主任能够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就可以及时发现矛盾的根源,然后引导双方以平和的方式表达诉求与化解矛盾,从而维护班级的和谐稳定。
(三)把握学生需求,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是忽视这一点,不仅会降低班级管理效果,还会让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而班主任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的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他们在学习进度、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然后针对这些差异制定专属的教育引导方案,帮助学生弥补短板、发挥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获得成长空间。
(四)凝聚教育合力,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是班主任孤军奋战,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因此,班主任还需要与家长、科任教师等保持必要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配合【2】。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真诚交流凝聚各方教育力量,共同构建协同育人体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学科教学形成合力,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艺术的运用
(一)充分尊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恰当充分的沟通,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关键。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敏感的特点,班主任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沟通方式。比如学生犯错时,对内向腼腆的孩子,就可以采用“纸条留言+单独谈心”的方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而对于活泼外向的孩子,则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互动形式,让他们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问题【3】。这样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引导。其次,班主任要放下“权威者”的姿态,耐心倾听学生的表达。就像学生课堂走神时,先轻声询问原因,再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借此能避免误解,让沟通充满温度。此外,小学生对语言评价格外敏感,沟通中要多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像是当学生尝试举手发言时,及时肯定“你今天主动举手的勇气特别棒”。如此一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被肯定中树立自信,让班级管理在温暖的沟通中更见成效。
(二)以信任为基础,与家长进行平等沟通
学生的教育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但要是沟通方式不当,不仅很难获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还可能引发家校矛盾。因此,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必须注重方式方法。首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不能只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沟通。比如每周在班级群分享“班级小明星”的成长故事,每月发布包含学习进度、活动照片的班级成长月报,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和孩子的进步。这样便有效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其次,家长对孩子往往寄予很高期望,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班主任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避免一味指责家长教育不当。就像学生成绩波动时,要先肯定家长的付出,再一起分析原因,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自然更愿意配合工作。此外,沟通内容要具体且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像是可以说:“孩子最近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很积极,但整理书包还不够规范,我们可以在家一起制定整理清单,帮他培养条理性,您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同时尊重家长的意见,一起商议教育方案,如此一来就能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助力学生成长。
(三)以合作为目标,与科任教师的高效沟通
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科任教师则承担各学科教学工作。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班主任就需要与科任教师开展充分的沟通交流,而有效的沟通离不开恰当的方法。首先,班主任要主动与科任教师保持常态化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学习状态和表现。比如建立每周一次的学科沟通机制,围绕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内容交流情况【4】。并且平常也可以通过学科工作群实时分享学生的课堂反馈、小测验结果等信息。这样便确保各方对学生学情有全面把握,避免出现信息断层的情况。其次,科任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有着专业优势,班主任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教学意见和方法,千万不能以“管理者”的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过于的干预。并且在讨论班级问题时,也多倾听科任教师的建议,比如针对课堂纪律问题,就可以咨询“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我们可以配合做些什么来改善?”借此营造平等协作的氛围,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此外,当科任教师与学生或家长产生矛盾时,班主任也要主动承担协调责任。可以先分别与各方沟通,耐心倾听诉求,找准矛盾焦点,然后再从中调解引导,促进相互理解。例如家长对作业量有疑问时,班主任就可以先向科任教师了解作业设计的初衷,再向家长耐心解释,消除误解。如此一来,就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仅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其中,班主任一定要好好利用沟通艺术,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等多方进行有效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班级管理更加的高效。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陆蓉.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启迪与智慧(上),2023,(12):60-61.
[2]蓝心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探究[J].家长,2023,(30):35-37.
[3]来芳.沟通艺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3,(23):166-16
[4]钱敏慧.沟通从心出发,让爱陪伴成长——漫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智力,2023,(19):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