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

作者

张志慧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一、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价值策略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是引领青年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设计教案时,可以选择社会热点新闻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话题,帮助学生领悟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了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二)是引领青年价值观的内在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为青年的健康发展指明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形势与政策》讲解了国际和国内的时事热点,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系着是否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培养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青年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下,广大青年坚定理想、敢于担当、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能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自觉肩负历史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亮,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呈现出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较为宽松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的质量和效率。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古板,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第一,教学内容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根据社会热点新闻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缺乏新颖度。第二,教学形式方面。许多思政课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然而,根据实际课堂观察和许多思政课教师的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政课开始前,思政课教师有时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但是,学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知识点,而课堂抬头率令人堪忧。课后,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复习课堂内容,以至于许多学生收获寥寥。

(三)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较为宽松

学生需要同时兼顾多门课程,学业压力较重,学生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课程上。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较为宽松,期末出题较为基础。且期末考试前,老师常会向学生讲解考试重点。如此一来,学生只需在考前着重背诵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便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因此,学生缺乏学习思政课的动力。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巧用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与内在吸引力。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合理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促进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外在力量,增强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方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六要”,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三观。另一方面,教师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思政课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互相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政课的主体。同时,教师要真诚地、平等地对待同学,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从不愿意参与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转变。

(二)丰富教学内容,巧用教学方法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促进教材内容时代化。教师应将社会热点新闻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时事,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促进教材内容生活化。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理论知识来思考现实问题。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巧用教学方法。一是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二是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三是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使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增强思政课堂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三)合理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促进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方面,教师应该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通过记录签到次数、课堂互动情况、线上平台发言讨论次数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注重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一,注重对学生三观的考察。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在思政课上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更能体现思政课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第二,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之外,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得到更加真实、全面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否获得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017,2020,2022.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李雅兴,姚功武.习近平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4).

[6].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9(8).注①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