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技术分析
王亚飞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在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地铁建设面临穿越软土、砂层、硬岩等多种复合地层的技术挑战。土压平衡式盾构作为封闭式机械化掘进装备,凭借其独特的压力补偿机制和连续作业优势,逐渐成为主流施工方案。
一、土压平衡式盾构的工作原理
土压平衡式盾构(EarthPressureBalanceShield,简称 EPB 盾构)的核心原理是“以土止水、以土压平衡”,通过刀盘旋转切削掌子面土体,将切削后的渣土(泥土、砂石等)充满密封舱,利用螺旋输送机控制渣土排出量,使舱内土压力与开挖面水土压力保持动态平衡(偏差 ≤20kPa ),从而实现开挖面稳定。其工作流程可概括为:刀盘切削→渣土进入密封舱→调整土压力→螺旋输送机排渣→管片拼装→盾构推进,形成“开挖-支护-推进”的连续作业循环。
二、土压平衡式盾构的系统组成
2.1 刀盘与驱动系统
刀盘直径根据隧道设计断面确定(常见6-7 米),面板形式分为辐条式(适合软土)、面板式(适合硬岩)和复合式(适应复杂地层),刀盘上配备不同类型刀具(滚刀、刮刀、撕裂刀等),驱动功率可达 500-1500kW,转速 0-5r/min 可调。
2.2 密封舱与土压控制系统
密封舱作为维持土压平衡的核心部件,采用高强度钢制焊接结构,形成密闭的渣土处理空间。舱内配置高精度土压传感器,测量精度达±5kPa,可实时监测舱内压力变化。内置的双轴搅拌装置采用交错叶片设计,通过 360°无死角搅拌,有效防止渣土在舱内产生泥饼或固结现象。土压控制系统通过建立"推进速度-螺旋输送机转速-土仓压力"的动态控制模型,当舱内压力偏离设定值(通常 100-300kPa)时,PLC 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盾构推进速度与螺旋输送机排土量,确保土仓压力与开挖面水土压力保持动态平衡,避免地面沉降或隆起。
2.3 推进系统
推进系统由12-20 组高精度液压千斤顶呈圆周阵列布置,单组千斤顶推力可达 250-400kN,总推力覆盖3000-8000kN 范围。每组千斤顶均配备位移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实现毫米级行程控制与千牛级推力监测。通过分区控制策略,操作人员可独立调节各组千斤顶伸出量:水平分区控制用于修正盾构轴线偏移,垂直分区控制保障隧道坡度精度,允许水平偏差≤50mm、垂直偏差≤30mm。
2.4 管片拼装系统
管片拼装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旋转式拼装机与伸缩式举重臂构成。拼装机回转半径覆盖隧道全断面,配备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可实现±0.1°的精准定位;举重臂采用液压伸缩结构,最大抓取重量达15 吨,满足标准混凝土预制管片(宽度1.2-1.5 米,厚度30-50cm)的搬运需求。拼装过程采用"先定位后紧固"的工艺,通过激光定位系统与三维坐标校核,确保管片环缝错台≤5mm,纵缝间隙≤2mm。
2.5 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构建了盾构施工的全流程保障体系:渣土改良系统通过泡沫发生器与膨润土注入装置,对开挖渣土进行塑流化改良,改善其流动性与止水性;同步注浆系统采用双液注浆工艺,配备螺杆式注浆泵与流量监测装置,以0.8-1.2 倍建筑空隙率进行实时注浆,有效控制地层变形。液压系统采用负载敏感技术,实现按需供能,降低能耗 30% 以上;电气控制系统基于PLC+触摸屏架构,集成数据采集、故障诊断与远程监控功能。
三、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环节
3.1 盾构选型与刀具配置
盾构选型需根据地层特性“量身定制”,核心参数包括刀盘扭矩(与地层强度成正比)、推进力(与开挖直径、土压力相关)、渣土处理能力等。例如,软土地层(黏聚力 c=10-30kPa ):选择辐条式刀盘(开口率 60%80% ),配备刮刀(占刀具总量 70% ),刀盘扭矩系数取 30-50kN⋅m/m3 ;砂卵石地层(粒径 50-300mm ):采用复合式刀盘(开口率 30%-50% ),配置滚刀(抗压强度≥200MPa)、撕裂刀,刀盘扭矩系数需提高至 60-80kN⋅m/m3 ;
软硬不均地层(如上部软土下部岩层):选用偏心多轴刀盘,实现不同区域刀具的差异化切削,同时配备刀具磨损监测系统(实时反馈刀具寿命)。某地铁区间穿越“黏土-砂层-卵石”复合地层,通过配置Φ6.48 米复合式刀盘(滚刀18 把+刮刀36 把),并采用刀盘中心超挖刀(可伸出 30mm ),成功解决了硬岩凸起导致的盾构振动问题。
3.2 渣土改良技术
渣土改良是确保盾构顺利推进的核心环节,通过向密封舱注入改良剂(泡沫、膨润土、聚合物等),改善渣土的流塑性(坍落度 150-200mm )、止水性(渗透系数降至 10-6cm/s 以下)和抗剪强度( ≤50k Pa)。不同地层的改良方案如下,黏性土地层:易出现“泥饼”(刀盘黏结渣土),需注入泡沫(发泡率8-12 倍),注入量为渣土体积的 10%-20% ,降低渣土黏聚力;砂土地层:渗透性强、流动性差,采用“泡沫+膨润土”复合改良,膨润土浆液浓度 5%-8% ,注入量使渣土形成“可塑性黏土”状态;卵石地层:块体含量高、流动性差,需注入高浓度膨润土( 10%-15% )或聚合物溶液,同时在螺旋输送机内喷洒润滑液,防止卡堵。改良效果可通过“坍落度试验”“筛分试验”现场检测,某地铁砂层段施工中,通过优化泡沫注入参数(膨胀率 10 倍,半衰期≥8 分钟),使渣土输送效率提升 40% ,螺旋输送机卡堵次数从每日3 次降至0.5 次。
3.3 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
同步注浆是控制隧道沉降的关键措施,在管片拼装完成后,通过管片注浆孔向管片与地层之间的环形间隙(厚度约 100-150mm )注入水泥砂浆,填充间隙并早期强度,防止地层变形。其技术要点包括,浆液配比:水泥:砂:粉煤灰:水=1:3:1:0.8(质量比),初凝时间 3-6 小时,28 天强度≥5MPa,泌水率 ≤3% ;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比掌子面土压力高 20-50kPa (通常 0.2-0.5MPa ),单环注浆量为理论间隙的 120%-150% (约 5-8m3 /环),采用“多点对称注浆”方式,避免管片偏压;二次注浆:对同步注浆效果不佳(如渗漏、沉降超标)的区域,在隧道成型后3-7 天进行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固时间 30-60 秒),注浆压力 0.5-1.0MPa⨀ 。某地铁区间通过同步注浆控制,隧道轴线沉降量控制在smm 以内,较规范限值( 30mm )降低 80% 。
结语:
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技术凭借对周边环境扰动小、适应地层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成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首选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准控制土压力、优化渣土改良、强化同步注浆,实现“安全开挖、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杜玉奇.软土地区盾构长距离下穿群房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19,005(013):177-179.
[2]徐朝辉.地铁工程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00(035):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