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符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胡玉慧 陈晓庆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1、符号与空间环境设计关系
1.1 空间环境设计符号概述
生活中的符号无处不在,语言、绘画、音乐、文字。背后包含的概念、图形、图像,甚至人们的各种生活形态和活动都可以归到符号的范畴中,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事物反映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都可以被符号化。
设计中对符号的运用无处不在,一些作品中可以直接找到符号性的元素,一些作品中咋一看似乎很难发现符号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设计与符号无关,只是根据需要,表现方式、作用方式不同而已。符号可以表达、代表艺术活动,设计能通过符号的运用,来传达信息。同样,空间环境设计中,为了情感交流,为了营造艺术氛围,可以采取符号化手法进行设计。
1.2 空间环境设计中符号研究范畴
符号的范畴非常广泛,而设计是以视觉传达为主要手段,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传达方式,所以,本文探讨的符号,都在视觉符号的范畴内。视觉符号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必须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里视觉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表现性符号,它体现在一定的情感结构中来发挥作用。视觉符号的象征性不仅在形式上使人产生视觉联想,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唤起人们思索、联想,进而产生移情,达到情感的共鸣。视觉符号的表现物非常丰富、宽广,它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器物,还可以是植物、石头、水,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师能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都变成视觉符号。
2、民族特色符号
民族符号的范畴也非常宽广,凡代表某民族的特色、文化,能鉴别该民族特征的一切图形、图像、建筑、语言、文字、民俗都可以成为其的特色符号。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极具特色的符号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特色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少数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这为现代的特色性、地域性、艺术性、文化性、风格性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民族特色符号在空间环境中的运用实证
目前在空间环境设计中非常流行“场景化”设计,追求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来表达某种文化。但是这种真实环境不可能是自然界或某种文化或陈设的照搬,而是指艺术的真实,采用典型化的方法。符号这种简化的形式正是非常适宜表达某种场景,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蕴含了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北川九黄山猿王洞景区西羌风格的建筑及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取其古羌碉楼建筑及石砌房的表现形式;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以及现代羌族人民喜好将玉米等作物捆扎成束悬挂于房檐下的晒粮的生活习俗风貌都作为一种代表羌族文化的符号,向人们传达羌族文化信息,处处体现了该
民族的特色。
特别是西羌国际大酒店的空间环境设计,其空间形体、陈设装饰、图案装饰、色彩装饰充分引入了西羌传统文化符号:碉楼、羊图腾。酒店的外观装饰及建筑形式,充分使用石砌房的建筑形式符号及祖先崇拜和羊图腾崇拜的宗教信仰的精神符号,使人们第一眼就能认知该酒店的风格,并能理解酒店要诉求的文化信息。在室内,设计者也从各个方面及细节传达这个信息。酒店大堂四周的壁炉陈设装饰设计成碉楼形态,结合得很巧妙,并悬挂羊头骨强化图腾观念;整个酒店的图案装饰设计以羊图腾为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设计,处处强化西羌人民羊崇拜的传统文化;同时羊图腾的设计要素还体现在酒店的陈设设计中,作者将羊头的羊角这一要素抽出来,抽象简化成一个有代表性、能识别、单一的羊角符号,运用在酒店的椅背设计中,客房床头设计中;另外,设计者也根据现代羌族人民喜好将玉米等作物捆扎成束悬挂于房檐下的晒粮的生活习俗,在大堂的设计中也引入了这一习俗,每层走廊外侧,靠大堂的内侧,也悬挂成束的玉米等作物,进一步展示并表达了羌族传统习俗。
结 语
设计符号的运用还必须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如果一项设计作品不能为人认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设计的符号语言还必须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只有找出让大众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目的。任何语言都只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被理解,只有具备有关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接受到该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符号才能在这一范围内被接受。符号一般强调“求同”,这样才容易被理解,但是,“求异”也是关键。因为同样是针对一个主题,我们必须找出与之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文中列举的几个实例,就是同时具备这些特性,所以成为优秀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因之一。
总之,符号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立场,要通过有形的、有效的方式来表现,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宪荣,《设计符号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2、肖平西,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伊洪,环境艺术设计文化与文脉的切入点,装饰,2005.04
4、宋坚,民族符号的价值及意义,昆明大学学报,2001.02
5、张洪双,视觉造型与民族文化,美术大观,2007.03
6、暴丽,论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3
7、黄凯,民族性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现实价值观,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8、曹春晓,传播与交流、继承与创新——环境艺术中的设计符号学体现,财经界(下半月),2006.
9、姚鹏,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和创新,文教资料,2006.23
10、马强,分析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所体现的符号特征,电影评介,2006.12
11、贺乐平,环境艺术设计的符号化趋向,昆明大学学报,2005.02
12、夏晋,浅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理论月刊,2005.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