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实效性提升策略
邓倩美
紫金县琴江中学 517400
摘要:主题班会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以一种集中且有针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主题班会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和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同时,主题班会也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凝聚力。有效的主题班会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行为的积极转变,对提升初中德育实效性意义非凡。
关键词:主题班会;初中德育;班级文化;道德认知
一、主题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重要性
(一)思想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主题班会是进行思想引导的有力工具。初中学生的思想如同一张白纸,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会信息和不同的观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有序的思想教育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内容,如关于诚信、友善、爱国等主题的探讨,可以将抽象的价值观以具体的事例、生动的讲解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班会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对错,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渐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体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凝聚班级,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主题班会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和良好德育氛围的营造具有关键意义。初中班级是一个由不同性格、背景的学生组成的集体,需要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主题班会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们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相互碰撞、交流,他们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增进对同学的了解和尊重。当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就为良好德育氛围的营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班级中,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更容易传播,同学们会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德育环境。
二、提升主题班会在初中德育中实效性的策略
(一)贴合实际,精准选定主题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带来诸多困扰,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却又时常迷茫,情绪波动较大,学业压力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社会热点问题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生态保护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对他们的思想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捕捉这些信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到能够引发学生强烈共鸣的切入点。如此一来,选定的主题既能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主题班会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组织主题班会时,考虑到我们学校位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周围有很多古老的建筑正在面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于是我选定了“保护传统文化,从身边做起”这个主题。在主题班会之前,我先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身边的古建筑现状,了解它们的历史价值和面临的问题。在主题班会上,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本地古建筑的视频短片,展示它们的独特魅力和破败现状。然后,我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保护这些古建筑。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可以向游客宣传保护知识,有的说可以向相关部门写信提出保护建议。我还邀请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给学生们做讲座,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通过这个主题班会,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知识,而且在实际行动中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形式,激发参与热情
传统的主题班会形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提升主题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实效性,创新班会形式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实地考察等。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德育主题。小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赢得比赛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相关的德育知识。实地考察则将课堂延伸到了校外,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感受和领悟德育内容。不同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我曾经组织了一次以“文明礼仪在校园”为主题的班会。为了创新形式,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校园场景的文明礼仪展示。比如,有的小组表演在图书馆的文明礼仪,有的小组表演在操场的文明礼仪。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查阅资料,讨论如何准确地表现文明礼仪。在主题班会上,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形式让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文明礼仪的规范,而是自己主动地去探究和展示。整个班会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对文明礼仪在校园中的具体表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学生主导,培养自主能力
当学生主导主题班会时,他们需要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实施整个班会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如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教师可以从旁引导,但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诠释德育主题。同时,学生在主导过程中也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德育问题,因为他们需要将这些问题传达给其他同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例如,我曾经尝试让学生主导一次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班会。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主题班会的大致要求,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推选班会的主持人、策划小组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策划了不同的环节,比如梦想分享环节,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讲述自己的梦想;还有梦想展示环节,一些同学通过绘画、制作小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为了更好地主持班会,会主动去学习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引导大家参与讨论。而参与策划的同学也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方案。通过这次学生主导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梦想的意义,并且在自主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结语
通过贴合实际选定主题、创新形式以及让学生主导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主题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让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初中德育工作的有力武器,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也要注重主题班会的后续影响,将主题班会中的德育成果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长效的德育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津,万艳莉.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10):122-123.
[2]周柱成.初中班主任工作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20,(10):184.
[3]王先芝,张瑞杰.浅谈德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2,(1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