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困境与破局路径

作者

秦彦

大同市广灵县南村镇南村九年制学校 0375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要素。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现状,深入剖析在教学资源获取、质量把控、分类管理及运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困境,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严格筛选资源、合理梳理资源结构以及多元开发资源潜能等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困境;破局路径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探索有效的破局路径。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够将分散的、孤立的资源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困境

(一)资源获取渠道狭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较为有限。通常主要依赖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资源。以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为例,教师可能仅关注教材自带的教学光盘,里面包含一些课文朗读音频、简单的教学图片等。但这些资源数量有限,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此外,部分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仅仅局限于在常见的教育网站上搜索教案和课件,而这些资源可能质量不一,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契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网络上搜索教学资源时,会发现大量的课件、教学设计等。然而,这些资源可能存在内容错误、教学理念陈旧等问题。例如,在搜索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教学资源时,有的课件中对课文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准确,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有所偏差。同时,一些商业性的教学资源为了追求利润,过度包装,添加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效等,虽然形式上吸引学生眼球,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三)资源分类杂乱无章

目前,很多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源后,缺乏有效的分类管理。各类资源随意存储在电脑硬盘中,没有清晰的文件夹结构和命名规则。当需要使用某一特定资源时,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资源为例,教师可能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范文、写作技巧讲解资料等,但由于没有合理分类,很难迅速找到适合的范文资源来引导学生写作,降低了教学效率,也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

(四)资源运用方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方式较为单一。常常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几张图片或者朗读一篇课文,然后就开始讲解课文内容,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画面细节与课文文字描述进行对比分析,没有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这种单一的运用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路径

(一)拓宽来源丰富宝库

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除了常见的教育网站,还可以关注一些优质的教育博客、论坛以及社交媒体群组。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专业的科普类教育网站上找到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高清动画视频,这些视频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琥珀形成的漫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交流分享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校围墙或小区墙壁上的爬山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生长方式等,将生活中的实物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严格筛选提升品质

为确保教学资源的高质量,教师需要对获取到的资源进行严格筛选。首先,要对资源的内容准确性进行把关。在选择教学课件时,仔细检查其中的字词解释、语法讲解等是否正确。例如,在准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的教学资源时,对于课件中关于日出过程的描述以及对重点词语如“一刹那”的解释,要确保准确无误。其次,要关注资源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优先选择那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资源。比如,在筛选写作教学资源时,选择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范文和教学设计,摒弃那些模板化、套路化的资源,从而提升教学资源的品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合理梳理优化结构

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体系。可以按照教材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类型(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资源形式(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分类。以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为例,在阅读教学资源方面,按照单元主题将每个单元的课文阅读教学资源分别存放在不同文件夹中。在每个文件夹内,再细分文本资料、教学课件、拓展阅读材料、相关视频等子文件夹。例如,在“神话故事”单元的文件夹中,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课文的相关资源分别整理。同时,对每个资源文件进行规范命名,如“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盘古开天地-教学课件.pptx”,这样在需要使用资源时,教师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内容,大大提高教学资源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

(四)多元开发挖掘潜能

教师要创新教学资源的运用方式,多元开发资源潜能。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时,教师不仅可以展示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猫的外形和习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猫相处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描写猫的特点的。之后,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将图片、视频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讨论以及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Flash等,将教学资源进行创意编排,设计出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虚拟游览颐和园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但通过教师积极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严格筛选资源、合理梳理资源结构以及多元开发资源潜能等一系列破局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望发.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具体策略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1(10):2711-2712.

[2]孙长影,杨国利. 关于信息化视角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J]. 魅力中国,2021(22):179.

[3]冯礼虹. 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科学咨询,2021(2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