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路径
田秀霞
山东省莘县实验初级中学 252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它能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答案,更能思考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同时,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未来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设置开放式问题、分析错误案例、布置拓展性作业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学生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促进思维深度发展
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数学问题,不再满足于常规的解题思路和表面答案。当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分析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不再仅仅机械地按照运算规则计算,而是思考为何要遵循这样的运算顺序,不同运算顺序对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深入思考能够打破思维的局限,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和灵活,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构建稳固的思维基石。
(二)提升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严密且相互关联,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能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脉络,明晰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图形面积计算时,学生不再单纯记忆公式,而是思考公式推导的过程,理解为何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不同。这种理解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能够凭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准确判断运用何种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迁移,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准确性。
(三)助力未来综合素养养成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批判性思维赋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辨别真伪、筛选有用信息。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处理学术问题还是解决实际事务,这种思维能力都能帮助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盲目跟从他人观点。同时,批判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不断追求真理,勇于挑战未知,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路径
(一)设置开放式问题,促使学生突破定式思维
与传统的封闭式问题不同,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唯一的解题路径。它能够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当学生面对开放式问题时,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尝试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得不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传统的封闭式问题可能是“已知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求其面积”。而开放式问题则可以是“如何测量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个问题没有既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套用,学生需要思考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分割法、填补法等,并且要对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可能会有哪些情况?”作为老师,我会引导学生首先思考正方体棱长的计算方法,根据棱长总和求出每条棱的长度为72÷12=6厘米。然后,我鼓励学生思考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表面积,学生可能会得出6×6×6=216平方厘米;对于体积,会得出6×6×6=216立方厘米。但这只是一种常规的思考结果。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正方体,比如将其看作是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或者从空间想象的角度去考虑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其他表示形式,这样就突破了仅仅按照公式计算的定式思维。
(二)呈现错误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
错误案例分析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向学生呈现典型的错误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学生需要仔细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这要求他们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找出错误的地方,还要思考正确的解题思路应该是怎样的。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四则运算中,学生常常会犯运算顺序错误的问题。通过分析这种错误案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优先级规则,并且在自己解题时更加注意避免类似的错误。以一道分数混合运算题为例,如“(1/2+1/3)×1/4÷1/5”。我向学生呈现一个错误案例:有同学这样计算,1/2+1/3=5/6,然后5/6×1/4=5/24,最后5/24÷1/5=25/24。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发现错误在于没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作为老师,我会强调四则运算中先算括号内,再算乘除的顺序。然后我会让学生重新按照正确的顺序计算这道题,即先算括号内得到5/6,然后5/6×1/4=5/24,5/24÷1/5=25/24。之后,我会再给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并提醒他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避免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
(三)布置拓展性作业,引导自主探究多种解法
拓展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作业超越了常规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布置拓展性作业,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种解法更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布置这样一道拓展性作业:“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求斜边上的高。”作为老师,我会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底×高÷2。对于这个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可以用3×4÷2=6平方厘米来计算。然后我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求斜边上的高。有些学生可能会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为5厘米,然后设斜边上的高为h,利用面积公式5×h÷2=6,解得h=2.4厘米。还有些学生可能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解法,然后引导大家对不同的解法进行讨论。例如,比较两种解法的难易程度、适用范围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多种解法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语
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呈现错误案例分析以及布置拓展性作业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机会,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周银.小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J].理科爱好者,2024,(04):253-256.
[2]俞丽春.发展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J].新教师,2024,(05):84-85.
[3]钱金霞.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