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王艳珍
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 0334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问题。通过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分析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具体方法,旨在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活动主题往往融合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在 “校园植物调查” 活动中,既涉及科学学科中植物分类、生长习性等知识,又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统计,运用语文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实践性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直接经验,例如在 “小小厨师” 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下厨制作美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烹饪技能。开放性表现为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开展实践,评价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自主性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活动,并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生成性则意味着活动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发现不断调整和完善活动内容与目标,例如在 “社区环保行动” 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的环保问题,从而调整活动计划,深入开展研究。
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团队合作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伙伴的多元思维和经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能够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完成团队任务时,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所学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二)助力学生社交与情感发展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协调,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逐渐学会表达自己,融入集体,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三)提升学生未来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优势,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方法
(一)合理组建团队策略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特长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每组以 4 - 6 人为宜,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同时,要注意小组间的均衡性,避免出现小组实力差距过大的现象,这样可以保证各小组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例如在开展 “制作校园地图” 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先通过日常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有全面了解。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小组 A 中,有擅长绘画的学生负责地图的绘制,有方向感强且熟悉校园的学生负责确定各个地点的位置,有细心且善于整理资料的学生负责收集校园建筑、设施等相关信息,还有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负责后续向其他同学介绍地图制作思路和过程。小组 B 同样按照类似方式进行人员搭配,保证每个小组都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多种能力。
(二)明确团队分工与协作指导策略
在团队组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团队成员根据活动任务和各自特长进行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任务分配表。每个成员都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要求,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责任的情况。同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必要时进行角色转换与协作,共同应对团队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障团队活动顺利推进。以 “校园运动会策划” 实践活动为例,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明确了各自分工。组长负责整体协调,与教师沟通活动要求,安排小组会议时间等;活动策划员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设计运动会项目、比赛规则等;宣传推广员负责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广播稿,向全校同学宣传运动会相关信息;后勤保障员负责准备运动会所需的物资,如饮用水、急救药品等;裁判员培训员负责组织培训担任运动会裁判的同学,确保比赛公平公正进行。在策划过程中,如果宣传推广员在设计海报时遇到技术难题,擅长图像处理的活动策划员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共同完成宣传海报的制作。
(三)建立有效沟通与评价机制策略
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合作成功的关键。团队应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成员汇报各自工作进展,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包括对团队整体表现的评价和对成员个人表现的评价。评价方式应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团队自评、团队互评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团队合作成果与成员贡献,促进团队和个人不断改进与提升。例如在 “保护家乡河流生态环境调查” 实践活动中,团队每周举行一次小组会议。会上,负责水样采集的同学展示采集到的水样,介绍采集地点和时间;负责数据分析的同学汇报对水样检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如水中污染物含量等;负责走访调查的同学分享在河边居民处了解到的河流相关情况,如是否存在垃圾倾倒现象等。大家针对发现的问题,如河流污染严重,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如向相关部门提出治理建议、组织环保宣传活动等。在评价环节,教师从调查的全面性、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对团队进行评价;团队内部成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如是否按时完成任务、与团队成员沟通是否顺畅等;各团队之间相互交流调查成果,从调查方法、团队协作等角度进行互评。最后,综合各方评价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结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合理组建团队、明确分工与协作指导以及建立有效沟通和评价机制等方法,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培养策略,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倩倩. 合作的力量 智慧的结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 教育界,2024(12):62-64.
[2]仝玉梅.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C]//第二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