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策略探讨

作者

周叶

安徽省宿松县松兹小学 2465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其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家校合作

一、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全面有效落实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而心理健康则如同坚实的地基,是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在。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者,其言行举止、教育理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落实。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班主任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营造班级良好发展氛围

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班主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推动班级的整体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引导

班主任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我,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例如: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励志故事来开展心理健康引导。比如讲述一位残疾运动员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先让学生们认真聆听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位运动员在面对身体残疾、训练艰苦等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如一开始的沮丧和自卑,到后来的坚定和勇敢,以及最终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自己对这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理解。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他人在困境中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有的心理反应。

接着进行角色扮演环节,把课堂变成一个运动赛场场景,一部分学生扮演这位残疾运动员,一部分学生扮演教练,还有一部分学生扮演观众。扮演残疾运动员的学生要把从自卑到勇敢再到喜悦的整个心理过程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出来,其他同学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也能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状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情绪感知和管理能力。

(二)推进学生互动,开展心理健康引导

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例如:在数学课堂上,班主任安排了一个关于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的小组讨论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的学生组成。当老师提出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实际问题,如 “如何合理规划家庭开支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时,小组内的成员开始积极发言。有的学生提出先列出家庭各项开支的清单,有的学生则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节省水电费,还有的学生在一旁认真倾听着大家的发言,不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一些关键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学生们相互倾听对方的观点。比如,一个学生提出了一种较为保守的开支规划方式,另一个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颖的建议,说可以通过利用一些优惠券或者参加一些优惠活动来降低开支。大家都在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后,再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分析,思考对方的建议是否可行,是否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还会安排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会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还学会了理解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成果和努力,在相互的互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引导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以我班学生小华为例,小玲在学校里总是很沉默,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即使被老师点名,也只是用很小的声音回答,眼神中满是紧张和焦虑。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她也常常显得很胆怯,不敢主动参与活动。我觉得有必要和小玲的家长沟通一下,了解她在家中的情况。于是我拨通了小玲妈妈的电话。在电话中,我详细地向她介绍了小玲在学校的心理状态表现。小玲的妈妈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我,最近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可能对小玲产生了影响。原来,小玲的爸爸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情绪不太好,有时候会在家里发脾气。小玲看到爸爸这样,心里很害怕,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和小玲的妈妈一起商量对策。我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小玲的妈妈表示会和小玲的爸爸好好沟通,尽量给小玲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玲的妈妈和爸爸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爸爸也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再在家里发脾气。他们还会抽出时间陪小玲一起做作业、聊天、玩游戏。渐渐地,小玲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同时,在学校里,我也特别关注小玲。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她鼓励的眼神,当她有一点进步时,及时表扬她。我还安排了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主动和小玲交朋友,帮助她融入集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玲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她在课堂上开始主动举手发言,声音也变得响亮自信。在与同学相处中,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不再有自卑情绪。通过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合作,我们成功地为小玲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她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因此,加强家校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够为整个班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结语

小学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优化课堂教育、推进学生互动和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班主任可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未来,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霞.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新课程,2021,(32):220-221.

[2]耿艳红.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华夏教师,2024,(11):42-44.DOI:10.16704/j.cnki.hxjs.2024.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