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岩彩画绘画语言对现代工笔重彩的影响

作者

张梓瑞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5

一、绘画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载体

1.1 岩彩画中绘画语言的载体

岩彩绘画由于使用材料的特殊性,其绘画语言的载体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线条、色彩、肌理、材料。线条语言是岩彩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主要表现形式有平面性线条、立体性线条和色块堆砌的对比线体条。平面性线条语言是在岩彩绘创作中最为画家贯用的表现形式,画家运用线条的粗细、浓淡、方圆、转折等表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立体性线条,运用沥粉、堆金技法勾画出赋有质感和体积的立体线条。画家从颜色入手,利用色块的对比和分割增加画面的构成感,形成一种“隐形”的线条;色彩语言作为岩彩画绘画语言的载体有独特的性质。如色彩语言的自然性,运用色彩在画纸上自然舒展的形态同画家想传达的信息信息结合起来,制作出更自然、更随机的肌理效果。相较于自然性,色彩的装饰性则更为主观。从颜料作为色彩的基础增加到金箔、银箔和其他技法结合的色彩表现形式,增加画面效果装饰意味更加强烈;肌理语言和材料语言是体现岩彩画语言的特殊载体,区别于传统绘画对材料的单一选择,画家更多选择的是多种材料结合相运用,不同的材料对于技法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正是在这种材料和技法相互结合的形式,成就了肌理语言和材料语言作为岩彩绘画中新的语言载体。

1.2 现代工笔重彩画中绘画语言的载体

工笔画的发展也意味着工笔画的绘画语言载体的变革,变革主要从两个方向出发:造像语言、线条语言、色彩语言与、肌理语言。其中造像语言和肌理语言的变革与发展更为突出显著。

现代工笔重彩画家更加注重人格和心境的表达,所以在人物或物体的造型更加主观更加多变,用“个性化”的造型语言作为工笔重彩新的语言载体;工笔重彩中的线条语言作为绘画的载体,不止是塑造画面形态,更是利用线条的长短、疏密、厚度和色彩结合增强画面的韵律和节奏,增加画面的张力。同时,它还打破传统工笔用线的程式化,把线作为一种绘画符号呈现在画面当中,表现画面的形式感;色彩语言在传统工笔美学特征的基础上,艺术家依据画面表达的情感搭配颜色,营造画面的氛围;工笔重彩中肌理语言作为载体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其原因也画家可选的工具材料也逐渐多样化起来。现代工笔重彩工具材料工具的增多,多种材料结合运用制作出画面肌理不同于以往的肌理带来的效果,是在增强画面效果的同时更能体现画家对于画面氛围的制作理解和画家想表达的精神内核。

二、绘画语言中基本元素的不同对表现形式的影响

2.1 具象类元素的影响

具象绘画语言的内涵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其一,绘画媒介的可塑性。其二,个体深度表达的可能性。以岩彩画家王雄飞的《春夜》《初春》两幅作品为例。两幅作品描绘的是同一季节、同一场景白天与夜晚的画面。作品以蓝色基调为主,画家通过对蓝色色块大小的布局以及颜色的纯度来区分出白天与夜晚区别。描述白天的场景,蓝色色块的边界更清晰与周围的瀑布山崖形成对比。反观夜晚的描绘,黑色的山崖融入到明度较暗的蓝色当中,营造出初春夜晚的清冷幽静。同一个画家,运用同一种色彩,由于表现的主体不同,刻画的形象不同,运用绘画语言的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同时也反映出画家不同的心境与情感。

2.2 抽象类元素的影响

“抽象类元素,是画家对相关要表达的物体抽象出能展示其物体的典型符号,通过这种符号和抽象化的形态来表达作品的立意和画家的情感。”如唐勇力先生的《敦煌之梦·西部农人》这幅作品一样(图 2-3),画家为体现农民的形象,采用了最为典型的动作——祈祷。同时又是在具有敦煌文化的背景下,农民、地域文化与“祈祷”姿势相结合的方式显得更加合理自然。画家通过形象的动作表达出立意,使农民对生活的信仰与态度在这种微小的形态语言表述中得以展开。因此,在运用抽象类绘画语言的画面中,与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不止是画中的形象,更主要是观赏者对画面中想传达事物的概念化的、刻板的认识,也就是在人们经验范围内产生了打动人心的作用。

2.3 综合类元素的影响

具象的绘画语言和抽象的绘画语言所描绘的仍是不同因素组成的形象,我们此时转换一个角度,从形象向更微小的单元元素转变,即点、线、面、色块和笔触等这就是综合类绘画语言。在一幅画作品中的基本构成形式,即一个点、一条线也可以表达画家的立意和情感。以工笔创作为例,如苏百钧的《圆寂》这幅作品,画面主要由深浅不一的墨线组成,画家运用转折清晰、笔直坚硬的深色短线作为枯枝露出雨水面,结合浅色短线作为倒影共同烘托了生命的衰败。苏百钧仅仅用深浅不一的墨线就能让观赏者感受到画家想传达的心境。

就此而言,前面对三种类型的绘画元素的论述,实质上说的是这三种绘画语言的三种表现力和功能。以一条线为例,这条线可以是一个形象的动作组成部分,或者是单独的一个表现形式,当然也可以不承担任何角色。这也就是绘画语言中基本元素的不同对绘画中表现形式的影响。

三、绘画语言的情感表达对现代工笔重彩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3.1 绘画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绘画语言不能单独呈现于画面当中,需要通过媒介作为载体来进行。而在绘画中,运用符合艺术家主体内涵的的方式传达情感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艺术创作者在作品的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要熟练运用绘画语言,还应掌握绘画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以此来表达出想要传递的情感,赋予艺术作品独一无二的“生命”。

如果探讨岩彩画绘画语言对现代工笔重彩创作的影响与启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从色彩角度来看,如今的画家对于颜色的使用十分考究,通过主观设计画面颜色和整体氛围,使工笔人物画的敷色从简单少变、形式单一的状态走向颜色丰富、形式多变的色彩世界。

从技法的角度来看,绘画需要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要创造新的技法语言就要从工具材料入手,在颜料的选择上跨越画种运用水彩、油画等颜料。工具上,是由传统的毛笔增加了喷壶、海绵滚、水粉笔等各式各样的工具。正是传统技法的突破和与创新技法的磨合,造就了独属于现代工笔的个性语言。

参考文献

[1] 汪晓曙 . 绘画创作研究 [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2] 宗白华 . 美学散步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3] 张小鹭.现代重彩画技法 [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4] 王雄飞.中国岩彩画材料与表现 [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5] 邵媛,般晓克 • 工笔重彩人物画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梓瑞,2001 年10 月出生,女,辽宁盘锦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