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惠支的版画艺术思想研究
刘奕玮
吉林大学 艺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一、柯勒惠支现实主义版画的创作风格
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受制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特殊意识形态,创造艺术的艺术家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表现着身为社会人的特征,艺术作品也是反应社会的对象,呈现出社会的特征。艺术的一切都是社会生活赋予的,社会生活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例如有些艺术家在战争和灾难面前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的艺术作品当中就会多刻画一些阴暗的生活和挣扎痛苦的生命消亡场景。一些艺术家会回避残酷的现实,从艺术当中寻找那种内在的平静和自我的开解。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就是通过摒弃自然主义寻求内在精神力量,创作传达自身内心情感的作品。柯勒惠支曾说:“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在人类如此无助而寻求援助的时代中,我要发挥作用。”这句话实际上就表明了在她的艺术作品当中就会注重现实性和客观性,有再现历史和表现历史的历史参考价值。
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是德国 20 世纪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艺术家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在她的作品当中往往也通过变形夸张的艺术创作手法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在《农民战争—爆发》的作品当中,人物形象向左下拉伸倾斜,通过这个手段来表现激昂有力的组织起义的场景。她的作品深刻的表现出自己对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透露着浓烈的人文情怀和浓郁的现实主义意义,她在人物刻画和艺术手法语言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艺术风格辨认度高,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柯勒惠支的版画创作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场景的再现,以社会生活为创作灵感,作品具有阶级性,作品之间也具有连续性,作品充满悲剧色彩但也不只表现悲剧,而是对此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体现在战争时期普通人的无奈和心酸。她作品当中妇人和孩童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又具有特殊性,这些元素就注定柯勒惠支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战争》系列作品当中第一幅作品《牺牲者》是描绘了一个年老母亲高高举起一个尚未睁开眼的孩童,粗狂的版画刀法使母亲这个温柔的形象变得强大,有力的刀法线条使孩童和母亲形成强烈对比,每一刀都精准的刻画人物的结构,也表现出在战争时刻,那深刻的母爱是如何的伟大。柯勒惠支版画作品多呈现三角形构图,饱满且有很强的冲击力,是绘画当中最典型的构图方式。她的画面人物多有深邃的眼窝和突出的关节,形象关键概括,棱角分明,抓住人物的精神特点,不拘于细节局部和技法,更注重思想精神方面。通过她的作品,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动荡不安,战争对人们带来残酷的打击,表达出柯勒惠支反抗压迫和反对战争的思想,讽刺这个黑暗残酷的现实社会。柯勒惠支的一生历经磨难坎坷挫折,但她的版画作品流传至今,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给人们学习和感受那个社会的状态和她想表达出的意义,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柯勒惠支版画的精神内涵
(一) 表现主义
柯勒惠支一生画了很多优秀的版画作品也表现出了不同题材展现不同的精神价值。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在《面包》中她运用了石版画技法,对母亲形象的特殊处理也观者留下想象空间。简洁明快的线条将母亲的撕心裂肺的内心和无奈,以及孩子悲哀热烈又渴望的眼睛勾勒出来。柯勒惠支不断改进她的技术在黑与白的世界里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利用版画在情感传达和艺术形象塑造技巧上达到了一种平衡,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材揭露罪恶的战争、贫苦饥寒交迫又恐慌的人民,具有浓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作品题材也多选择现实当中的人们和场景,能够引起广大劳动者共鸣,也能给他们带来信心和鼓舞,特别是在那个极度黑暗的时期,能够对罪恶和黑暗进行强烈抨击的艺术作品和号召群众反抗的现实意义也是非常珍惜。柯勒惠支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但在表现主义的发展脉络当中却并没有将她纳入当中。西方艺术史的写作只将她放在了德国版画中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当中,这是对版画的不公也是对柯勒惠支艺术成就的掩盖和削弱,反映出传统艺术史写作的偏见,在今天我们需要正视并且需要重新认识她。
(二)人文主义
文学和艺术创作在启蒙运动之后就从宗教的限制当中解放出来了,从宗教政治转向更加关注人的美和人文精神上面。柯勒惠支对劳苦人们的刻画、对自我形象的刻画、对母亲形象的多样塑造都富有人文主义的光芒。观者可以从柯勒惠支的作品当中关注到人,甚至应该是底层的群众对社会的重要性。普通人的容貌形象和肢体语言,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动作姿态的美感。利用光线辅助画面,强烈的明暗对比给观者强大的视觉感触和艺术享受,作品富有对普通群众悲惨遭遇的人文主义关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共情力。
(三)柯勒惠支版画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在 1930 年的新兴木刻运动中,深受柯勒惠支版画作品的感染和影响。1919 年的”五四“运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鲁迅将柯勒惠支介绍到中国,他弃医从文也想要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鼓与呼。鲁迅于 1931 年创办木刻讲习班,学员都被柯勒惠支作品画面中描绘的社会现实和情感思想唤醒了表达真实的重要意义。“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是鲁迅在《凯绥·坷勒惠支版画选集》的话。鲁迅还将这本书的后面印上“有人翻印,功德无量”的字样,想要更多人知道这个伟大的德国女画家名字。由于鲁迅是缘故,柯勒惠支影响了中国一代画风,从水墨意蕴到黑白木刻的力量
柯勒惠支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联系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我想表达死亡……我感受到我所承受的责任,我有责任为人类的苦难发声,即使这苦难永无止境。这是我的任务,虽然这个任务完成,却给予人们很多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惨的共鸣。”鲁迅认为新兴木刻应该和现实社会人民大众内心联系起来的,这与柯勒惠支艺术创作的精神相合。中国的艺术逐渐奔向“民族的、大众的、革命的”的方向迈进。
结论
德国表现主义女性版画大师凯绥·柯勒惠支对我国版画艺术具有深远影响并起到关键作用,对世界艺术史也有深刻的意义。柯勒惠支的艺术可以称为版画艺术的分水岭,自她之后的艺术作品更注重个人价值感情的抒发,将人和社会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提倡解放思想和个人主义,将艺术提高到一种更高的层次。柯勒惠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表现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直至今日都仍然光芒万丈。
参考文献
[1] 蔡瑞蓉. 艺术史的偏颇——重读柯勒惠支[J]. 美术观察,2013.
[2] 周增炎. 柯勒惠支绘画中的“柔”与“刚”[J]. 新美术,2008.
[3] 赵荆 . 战士、画家、母亲的写照——我看柯勒惠支自画像 [J]. 名作欣赏 ,1992.
[4] 孙灵 . 从“现实”到“现代”——读珂勒惠支的版画有感 [J]. 艺术评鉴 ,2021.
[5] 靳小燕 , 马威 , 高恺 . 浅析西方女性艺术家作品中的母性美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
作者简介:刘奕玮,200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美术学版画方向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