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与应对方案探究

作者

张飞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象征,具有高度集中、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特点。然而,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其施工难度也显著提升,包括结构稳定性、材料运输、安全管理、抗风抗震等问题,这些技术难题对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并探讨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工程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核心技术难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

1.结构体系的复杂性与施工挑战

超高层建筑为承载巨大竖向与水平荷载,结构体系极为复杂。常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等结构形式,构件尺寸大、连接节点复杂。如在建造上海中心大厦时,其采用的巨型斜撑、伸臂桁架与核心筒协同工作体系,施工过程中对构件加工精度、安装顺序及焊接质量要求极高。不同结构构件施工工艺差异大,且需在高空狭小空间内作业,增加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传统施工方法难以满足需求,需研发专门技术与设备确保结构施工精准性与稳定性。

2.垂直运输与材料供应难题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量巨大且持续时间长。建筑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需频繁上下运输,普通施工电梯难以满足高速、大运量要求。同时,材料供应需精准规划,在高空作业面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堆放与分发材料成为挑战。例如迪拜哈利法塔施工时,需将大量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快速运输至数百米高空,且要保证材料供应不间断,否则易造成施工延误,这对垂直运输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及材料管理模式提出了严苛考验。

3.抗风抗震与环境适应性问题

超高层建筑受强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显著。强风作用下,建筑会产生较大风振响应,导致结构变形、晃动,影响施工安全与舒适度。地震时,高层结构易产生共振,加剧破坏。此外,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需适应不同季节、昼夜温差变化。如在高纬度地区,冬季低温会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增长,夏季高温又可能导致材料性能劣化,如何提升建筑结构抗风抗震能力,增强施工过程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1.施工安全管理及高空作业防护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面多、危险系数高。施工安全管理需制定严格制度,涵盖人员培训、设备检查、作业规范等方面。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安全培训,配备高质量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设置可靠的高空作业平台,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随施工进度升降,保障人员作业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预防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2.智能化施工监测与质量控制

利用智能化技术实时监测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在关键结构部位布置传感器,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变化,钢筋的受力状态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建模,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通过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预防因水化热过大导致裂缝产生。采用无人机巡检,对建筑外立面施工质量进行快速检查,提高质量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借助智能化施工监测,实现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把控,确保超高层建筑质量达标。

3.高效组织协调与施工进度管理

超高层建筑施工涉及多专业、多工种协同作业,高效组织协调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工种职责,制定详细施工计划与进度表。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例如,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等工序衔接,避免相互干扰。

加强各参建方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三、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应对方案

1.新型结构体系优化与施工技术创新

面对超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体系,科研与工程团队积极研发创新。在结构体系方面,除常见的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形式外,一些新型混合结构体系应运而生。例如,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钢材的高延性和混凝土的高抗压性,在提升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减轻自重。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也不断拓展,C80 甚至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建筑自重。施工工艺上,模块化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像香港的部分超高层建筑,将预制好的卫生间、楼梯间等模块精准吊装拼接,极大缩短现场施工周期,且在工厂生产能严格把控构件质量,提升施工精度。先进测量技术持续升级,全站仪不仅能精确测量水平与垂直角度,配合智能化软件可实时反馈结构偏差;GPS 定位系统在超高层施工中,能突破复杂环境限制,确保大型构件在高空的精准定位,全方位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性。

2.高效垂直运输系统及设备应用

为解决超高层建筑垂直运输难题,一系列高效运输系统与设备投入研发与使用。高速施工电梯不断升级,部分先进型号不仅速度可达每分钟百米以上,还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负载自动调整运行速度,保障人员与材料运输安全。大吨位塔吊在超高层施工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起吊重量不断提升,起重臂长度增加,能覆盖更大施工范围。新型物料提升设备不断涌现,如气力输送系统,通过管道利用压缩空气将干粉状材料高效输送至作业面,尤其适用于泵送困难的超高层项目。在运输路线规划上,采用BIM 技术进行模拟,提前规划出人员、材料专用运输通道,避免不同运输任务间冲突。设备维护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关键部件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风险,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确保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及时供应、人员快速流动,维持施工高效推进。

3.智能建造技术在超高层施工中的应用

智能建造技术正深度融入超高层建筑施工。BIM 技术的应用从设计阶段延伸至施工全过程,建立包含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装饰等全信息的三维模型,施工前各方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冲突点并优化方案。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机器人借助自动化控制技术,精准控制浇筑速度与厚度,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提升浇筑质量。焊接机器人则利用先进视觉识别系统,对钢结构焊缝进行高精度焊接,减少人工焊接误差。物联网技术使施工现场设备互联互通,通过手机 APP 或电脑端,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塔吊、施工电梯等设备运行参数,远程操作部分设备,实现设备高效调度与管理。智能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超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化水平,助力打造高效、优质、绿色的超高层项目。

四、结语

超高层建筑施工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创新技术和智能化施工管理手段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未来,超高层建筑施工将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提升施工安全性、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强化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应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难题,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李明辉.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研究[J].建筑技术,2023,49(3):56-63.

[2]陈伟,刘晓东.超高层建筑垂直运输系统优化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39(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