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R 技术增强小学美术名画鉴赏课的实践探索

作者

乐欢

西安经开第六小学 710000

引言: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传统名画鉴赏教学往往局限于平面图片展示与讲解,难以激发学生深入理解与情感共鸣。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 AR 技术因其虚实结合特性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探究尝试将 AR 技术引入小学美术名画鉴赏课程,探索一条融合现代科技与艺术教育新路径,期望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构建更为生动、互动、高效教学模式。

一、AR 技术融入美术课程, 名画鉴赏教学转型

传统小学美术名画鉴赏课程主要采用图片展示、教师讲解方式进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难以形成深刻艺术体验,AR 技术融入美术课程后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将虚拟图像叠加至现实环境中,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名画细节。例如《向日葵》鉴赏课上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课本图片,画面立即变为三维立体效果,梵高笔触纹理清晰呈现甚至能看到花瓣微妙色彩变化,此类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形成鲜活记忆。AR 技术还能实现名画创作过程模拟,如展示《蒙娜丽莎》从草图到完成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创作思路与技法演变,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世界名画机会有效提升鉴赏能力。

AR 技术支持下名画鉴赏教学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从单向知识传授转为多元互动体验,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探究者。课堂中教师不再局限于讲解画作背景与技法,而是设计一系列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 AR 应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如《清明上河图》学习中学生通过 AR 应用自主探索画中人物活动、建筑特点、社会生活场景,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培养观察能力与批判性思维。AR 技术还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记录每位学生学习轨迹与兴趣点,实现因材施教,这种教学转型不仅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与艺术素养。

二、虚拟场景构建教学情境, 互动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AR 技术最显著优势在于能够构建沉浸式虚拟场景,为美术名画鉴赏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传统课堂中名画往往脱离原始展示环境,学生难以感受作品完整艺术氛围,借助 AR 技术教师能重现名画原始展陈环境或创作背景。例如学习印象派作品时,AR 应用可以模拟巴黎十九世纪街景与光线变化,让学生仿佛置身莫奈创作环境中理解印象派对光影捕捉独特追求,又如欣赏敦煌壁画,AR 技术能重现莫高窟洞窟空间,学生不必远赴甘肃便能体验壁画环绕感与宗教氛围。这种情境化学习打破教室物理局限将抽象艺术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艺术作品与历史文化背景联系,深化对作品内涵理解。虚拟场景构建还支持跨学科整合,将美术鉴赏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自然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互动体验设计是 AR 技术应用另一关键价值,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传统鉴赏课程互动性不足难以维持小学生注意力,AR 应用通过设计多种互动方式将枯燥鉴赏活动转变为生动游戏体验。如设计名画解谜活动,学生需通过 AR 应用找出画中隐藏细节,艺术家工作室互动让学生尝试调色、构图,体验创作过程,穿越时空对话功能模拟与艺术家交流了解创作初衷,这些互动设计满足小学生好奇心与游戏需求激发学习动力。互动体验还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如设计艺术导览员活动,让学生使用 AR 工具向同学介绍名画培养表达能力与自信心。通过身体参与、情感投入、社交互动多维度设计,AR 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美术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持久艺术兴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计, 创新模式提升鉴赏能力

AR 技术是教学辅助手段,需与科学教学设计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在名画鉴赏课程中 AR 应用需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避免技术喧宾夺主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 AR 功能如色彩分析、构图解析等为学习重点服务,同时需设计循序渐进学习路径,从简单观察引导至深入分析使学生逐步提升鉴赏能力。科学设计还应注重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对 AR 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将感性认识内化为理性艺术认知,完整教学设计应将 AR 活动与传统教学方法如讨论、写作、创作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教学闭环,既充分发挥 AR 技术优势又保留传统教学精华,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AR 技术融入还要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注重直观性、互动性与趣味性平衡,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应关注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等因素确保教学实施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创新教学模式是 AR 技术应用最终目标,期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基于 AR 技术特点应当构建体验 - 探究 - 创造三阶段教学模式,通过情感体验建立艺术连接,通过理性分析理解艺术规律,通过创意实践转化鉴赏所得,此模式打破传统鉴赏教学局限实现赏析创一体化。AR 技术还支持课内外学习融合,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使学习突破时空限制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创新模式下评价方式也随之变革,从单一结果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度、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教师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与引导者,需具备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创新意识,AR 技术支持下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教学协作,促进校际间教学经验交流形成区域性教学创新共同体。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服务于美术学科内部还能拓展至跨学科整合教学,将美术鉴赏与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文化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AR 技术在小学美术名画鉴赏课程中应用成效显著,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创造了全新艺术学习体验,通过虚拟场景构建、互动体验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三方面探,形成了一套可推广教学方案。AR 技术能有效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对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探究应当进一步探索 AR 技术与美术其他领域融合可能性,完善相关评价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宋岩.VR/AR 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 34(9):3.DOI:CNKI:SUN:CCJB.0.2018-09-023.

[2] 王蕾 . 小学美术课堂与 AR 技术的趣味碰撞 [J]. 美术教育研究 , 2024(13).

[3] 张义蕊. 基于AR 技术的美术APP 在小学美术绘画类欣赏课的应用研究[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 202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