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气体实验定律教学融入生活情境的设计与实践
麦李焕
吴川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500
引言:气体定律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涉及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 - 吕萨克定律等基本规律,这些内容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将气体定律教学融入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架起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连接。本文基于物理教学实践,探索生活情境融入气体定律教学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对气体定律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
一、气体定律的生活情境化设计原则
(-) 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
设计情境需聚焦学生日常接触的物理现象。例如自行车打气筒的工作原理、气球充气后的体积变化、高原地区煮食物的耗时差异等。这类场景易引发共鸣,降低认知门槛。重点筛选具备明确因果链条的现象,避免过于复杂或冷僻的例子,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建立初步联想,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1]。
( 二) 建立情境与物理现象的关联
将生活现象拆解为可观测的物理量变化。例如轮胎气压受温度影响的现象,拆解为温度、体积与压强的动态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如“夏季车胎易爆的原因”“冷藏后气球缩小的机制”,推动学生从现象表层转向定律内核。强调变量间的逻辑链条,避免孤立描述现象,确保情境与理论的无缝衔接。
( 三) 加强实验操作与情境的结合
设计简易实验验证情境中的规律。例如利用注射器模拟气体压缩过程,观察体积与压强的关系 ; 用热水浸泡封闭塑料瓶,分析温度对瓶体形变的影响。实验器材需取材生活,操作步骤简化,确保学生通过动手直观感知定律的适用条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证关系。
二、生活情境融入气体定律教学的实施策略
(-) 汽车轮胎的气体压强
汽车轮胎的气体压强变化是展示气体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开车前后测量轮胎气压的差异,成为探讨温度与压强关系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长途行驶后轮胎会变热、气压会升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摩擦生热和气体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随后介绍安全行车中正确的轮胎气压知识,说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理解了盖 - 吕萨克定律中温度与压强的关系,还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有开车经验的家长,可以让学生回家询问轮胎保养经验,下次上课分享。很多人不知道为啥冬天早上出门时要特别检查轮胎气压,其实正是因为温度降低导致气压下降,这个生活小知识就是气体定律的应用[2]。
( 二) 气球膨胀与压强
气球膨胀现象是教学波义耳定律和查理定律的绝佳素材。早晨充气的气球到了中午会变大,此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准备几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放在冰水、室温水和热水中,观察气球大小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气球在热水中膨胀最明显,在冰水中则收缩,这正是查理定律的直观体现。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温度升高气球会膨胀 ? 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导致什么结果 ? 通过讨论气体分子运动状态变化,让学生理解温度升高引起体积增大的微观机制。这比直接讲公式效果好多了,很多同学平时就看到过气球在太阳下晒大的情况,但从来没想过这跟物理课上学的东西有关系。把学生熟悉的现象和气体定律一连接,整个知识点就鲜活起来了。比如在《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这节课上,教师可进一步延伸实验: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通过改变瓶内压强使气球反复膨胀收缩。当学生尝试用力挤压气球时,发现体积减小后反弹力明显增强,接着引入波义耳定律的压强与体积关系。为强化理解,现场展示用注射器封闭气体进行推拉操作,观察刻度变化与手感阻力的对应关系。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归纳出“温度恒定时,体积减小导致单位时间内分子碰撞容器壁次数增加”的微观解释模型。最后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打气时胎压与气温的关系,思考夏季轮胎为何要适当放气。从生活现象出发,通过多重实验构建认知阶梯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用物理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3]。
( 三) 冰箱中的冷凝与温度变化
冰箱作为家家户户都有的电器,成为教学气体定律的生活化载体。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涉及气体压缩、冷凝、膨胀等多个环节,展示了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展示冰箱工作原理图,让学生了解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的循环过程。结合波义耳定律和查理定律,说明制冷剂在压缩时温度升高,在膨胀时温度降低的原理。特别强调气体在绝热膨胀过程中吸热制冷的机制,这正是冰箱降温的核心原理。通过冰箱这个例子,学生能够理解气体定律如何应用于现代家电设计。有时候打开冰箱门再关上,会发现一会儿再开就变得很紧,因为冷热空气交换后,冰箱内气体冷却收缩造成的负压现象,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能帮助同学们理解气体定律。
( 四) 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气体定律在现代科技中有广泛应用,将应用引入教学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可以介绍气象气球如何利用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测量大气数据 ; 飞行器如何根据气体定律设计高空飞行系统 ; 医疗领域的呼吸机如何利用气体压力控制患者的呼吸辅助。通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气体定律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基础。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气体定律在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很多同学特别感兴趣的热气球就是气体定律的生动应用,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产生浮力使气球上升。太空服的设计也必须考虑气体压力平衡问题,不然宇航员可能面临严重危险,看似简单的气体定律实际上与尖端科技紧密相连 [4]。
结语:生活情境的融入重构了气体定律的教学逻辑,使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学习体验。通过系统化设计与渐进式引导,实现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荣 . 源自生活,充实课堂——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研究 [J]. 高考 ,2024,(30):118-120.
[2] 王之夏. 高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D]. 西南大学,2024.
[3] 焦江伟. 基于生活情境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 宁夏师范学院,2024.
[4] 张雪玲 . 生活情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1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