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研究
夏宇飞
51390219940321363X
引言
市政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市民出行与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桥梁跨度增大、结构形式复杂化,施工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多工序交叉作业、材料设备调度繁琐等挑战,传统静态进度管理模式难以应对设计变更、极端天气等突发变量,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频发。在此背景下,探索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体系构建
1.1 管理目标与原则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以 “精准控制、动态适应” 为核心目标,确保工程按合同工期竣工,同时实现资源配置最优、成本支出可控及施工质量达标。通过实时响应施工变量,减少进度偏差对项目整体目标的影响,提升工程履约能力。管理原则包括:实时监控原则,依托技术手段实现进度数据的即时采集与更新;及时调整原则,针对偏差快速制定并执行修正方案;协同高效原则,打通各参与方信息壁垒以形成管理合力;风险前置原则,提前识别潜在影响因素并预设应对机制,保障进度管理的前瞻性与灵活性。
1.2 体系框架
形成“计划 – 监控 – 分析 – 纠偏 – 反馈”的循环式动态管控模式。在计划层面对弹性进度计划进行编制,考虑工程实际预留可调整的内容,监控层面对各工序施工工作量、各资源投人工作量等实时跟踪记录。分析层面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模型的比对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进度偏距变化的原因、变化程度的分析等,纠偏层面对分析出的原因采取调整资源配给等方案,反馈层面对纠偏内容纳入下一轮的管控周期中,进而达到持续的提升。
1.3 关键要素
是基础:动态进度计划( 周进度计划 + 月进度计划) 采用滚动编制办法,每周实际进度动态优化总计划,刚性点和弹性点相结合,动态平衡;动态信息收集平台依靠物联网 + 移动终端,以主要工序的完工情况、资源的到场情况、气象干扰等关键信息为主要内容,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偏差预警值设定、分析与预警机制,预设置指标阈值,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形成预警原因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的技术支撑
2.1 BIM 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提供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的可视化、协同化支撑。基于桥梁三维模型,建立进度计划与模型构件间的关联来形成 4D 模拟,动态展示各工序时间点和工序间的位置关系,容易提前发现问题工序的冲突以及资源间存在的矛盾。在施工过程中通过 BIM 平台进行图纸变更、施工进度报告等实时共享,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通过模型批注方式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减少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
2.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现场施工的“感知神经网”主要是由物联网技术构建起来的,自动完成进度采集。在重点施工工序部署传感器和视频摄像头,如混凝土养护温度湿度、吊装构件位置等;将施工机械定位和工况模块安装在施工机械上,监控设备使用效率和进度。
2.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实现进度管理的预测性以及决策的高效性。大数据技术结合以往进度项目数据库,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辨识和总结,为进度计划编制过程提供量化的指导,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实时性进度信息进行总结,建立进度预测模型,并提前发出进度滞后的警示。
2.4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动态管控需要算力与协同基础作为依托,云平台是利用云计算算力和多参与方协作的基础。通过云平台实现进度数据的云端存储,解决施工现场硬件设备算力能力的短板,可以多方参与的同时查看 4D 模型、进度报表等数据,不受时间空间约束;云端可以集成各技术系统,做到数据互通、功能联动,如将物联网获取的实时数据自动导入BIM 模型更新进度状态等。
三、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优化策略
3.1 动态进度计划优化策略
时态进度计划摒弃固定模式,采取“滚动计划 + 弹性调整”的计划模式。以总工期为中心,进行年度、季度、月度三级滚动单元分解,近期进度计划安排至工序,远期计划留有调整的弹性,结合进展每月滚动修改。应用关键路径法 (CPM) 找出关键工序,比如桥梁基础浇筑、桥梁主梁吊装等,优先满足关键路线的资源保障,非关键路线留出 10%~15% 的弹性工期,用以资源的弹性调配。
3.2 信息采集与传递优化策略
建立“物联网采集 + 二维化传输”的管理信息模式。在钢筋制作、吊装等重点工序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感知钢筋加工、设备运转等信息,直接导入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APP 手机端填报软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工序验收、材料进场等采用扫码录入,数据“产生即上传”。实现统一信息编码,统一标注工序、资源、主体,同一信息格式。
3.3 偏差调整优化策略
采用分级响应 + 精准施策的偏差处置措施。进度偏差 <5% 时由施工班组自行纠偏,通过延长作业时间、优化班组分工等措施纠偏; 5% ≤偏差 <10% 时启动项目部级纠偏,协调增加作业班组或租赁备用设备,调减方案需同步核算成本影响,选择“工期压缩效益比”最大的措施,防止盲目投入。
3.4 多参与方协同管理优化策略
构建 “责任共担 + 流程融合” 的协同体系。明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的进度管理职责,签订协同管理协议,将各参与方的进度责任量化为 KPI 指标。建立 “三方会商” 机制,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设计方派驻现场代表,对图纸疑问实行 24 小时内答复;监理方采用 “平行检验 + 实时签认” 模式,缩短工序验收时间。
3.5 风险预警与应对优化策略
建立 “全周期风险管控” 体系。施工前梳理地质条件、气候影响、材料供应等 20 类常见风险,绘制风险矩阵图,确定暴雨、材料断供等高危风险的预警阈值。施工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风险指标,如降雨量达到预警值时,自动触发基坑排水预案;运用 AI 算法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材料库存临界点,提前 7天发出补货提醒。
3.6 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策略
搭建“动态评价 + 闭环改进”模式。将进度达成绩效评估、资源使用绩效评估、偏差纠偏速度绩效评估等 6 类关键指标设成标准,出具每月底各参建方进度绩效报告,并以“红黄绿”三色预警展示,达标状况;开展月度复盘会、分析偏差产生管的原因,如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工序脱节、风险预判不及时带来的进度滞后等,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并落实跟踪;将好的实践固化成标准,如某项目总结的“钢结构吊装进度管控口诀”提炼为知识库,迭代传承管理经验。
结语
本研究构建的融合多技术的闭环动态管理体系及优化策略,效解决了市政桥梁施工进度管控难题,提升了进度管理的精准性与协同性。但研究在技术集成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可深化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探索更经济高效的动态管理模式,为桥梁工程进度管理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彭益彬 .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4,(27):181-183.
[2] 马素 , 王文武 .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05):160-162.
[3] 徐策 .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J]. 中国质量 ,2024,(05):96-99.
[4] 王洪宇 .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探究 [J]. 中华建设 ,2024,(04):53-55.
[5] 常学鑫 .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3,21(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