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讨
裴宇
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江苏昆山 215300
引言
在新的发展时代下,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是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给学生传授更多运动技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塑造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面临很多挑战和限制,所以进一步探索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失衡,重技能轻素养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坚持以传授技能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素养的培育,将教学重点放在给学生讲解运动技能这方面,还有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度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技术动作,而忽略了学生体育品德,还有健康行为,包括运动能力的综合培养。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投篮运球的技术动作,而没有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还有团队合作精神。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最终运动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还有身体素质的发展。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虽然能够掌握相应运动技能,但是自身的运动能力综合水平并不高,健康观念也相对淡薄,体育品德缺失,自然无法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课程设置安排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一些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安排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无法满足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一方面课程内容相对单一,不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很多高中的体育课程仍然以篮球、田径、足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而没有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兴体育项目,比如攀岩、瑜伽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运动热情也不强烈。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安排不具有层次性及系统性,高中体育课程设置并没有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包括兴趣爱好展开分层设计,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同,导致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无法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除此以外,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身体健康需求的结合也相对浅显,缺乏针对健康知识,还有健康管理能力的教学内容,无法对学生的健康行为进行培养。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法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当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不仅方法单一枯燥,不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而且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讲解,没有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机会。比如在进行某个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教师先展开讲解以及示范,之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只能够向教师请教,没有及时地和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也无法从中自主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还会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的培养形成严重阻碍,自然无法顺利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目标。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念
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是重要的指导思想,想要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需要不断更新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改变,树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进一步深刻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基本价值,将体育和健康教学的目标顺利落实到位,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更多运动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还有健康行为,包括体育品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体来分析教师要主动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推进中也要主动转变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观念,注重运动技能,还有健康知识,包括体育品德的顺利融合。在给学生传授丰富运动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教学以及体育品德的培育。同时还需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还有运动习惯为主,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终身的生活方式。
(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安排同样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要不断优化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化、个性化,还有生活化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首先要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多样性,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在保留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或者是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街舞、攀岩、太极拳等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其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层次性,还有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包括年级特点展开分层次设计,安排基础课程以及提高课程,还有拓展课程,从而满足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比如在高一阶段可以安排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还有以基本运动能力为主。在高二阶段展开提高课程,促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还有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而高三阶段要安排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运动创新能力。最后要强化课程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包括健康需求的有效结合,增加更多健康管理,还有健康知识,包括运动安全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想要顺利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那么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还有创新能力。首先要主动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及指导。其次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彼此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则是要运用运动学习教学法,安排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实验,还有讨论等多种方式解决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展开教学运动损伤预防知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问题,让学生查阅丰富资料,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展开总结并且做好补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身就是一项关键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进步具有关键的意义。当下高中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不断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魏萌 .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与策略 [J]. 新课程研究 ,2024,(23):43-45.
[2] 何昌龙 .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讨 [J].学周刊 ,2024,(17):140-142.
[3] 宋诗波 .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浅谈 [J].高考 ,2023,(05):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