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审议中教师与幼儿“双主体”互动策略
魏春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雪莲幼儿园842300
“双主体”互动理念的核心是师幼之间的共生共长与权力共享。其中,教师需发挥专业优势,明确主题审议的整体方向,比如结合幼儿发展目标规划审议框架,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审议;幼儿作为参与主体,拥有表达自身兴趣与需求的权利,其独特的想法和视角能让审议内容更贴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在互动过程中,幼儿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倾听幼儿想法、调整引导方式,实现专业成长;师幼双方在协作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共同推动主题审议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幼儿审议参与
幼儿对直观事物更敏感,也愿意在轻松的氛围里表达想法,但面对严肃或抽象的场景容易退缩。创设开放情境,即是针对幼儿的特定特点而准备可触摸、可观察的材料,营造无压力的交流氛围,让幼儿不用害怕说错,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以《秋天的水果》主题审议为例,教师先在活动室创设“秋日水果角”,投放苹果、梨、红枣、石榴等当季水果实物,同时配备放大镜、水果切面模具、彩色卡纸等辅助工具。活动启动阶段,教师并没有抛出主题审议议题,而是以情境引导语切入:“请大家观察探究区的物品,通过触摸、闻嗅感受它们的特点,再分享你想围绕这些水果开展的活动。”幼儿迅速投入具象探索,陆续提出“用石榴籽进行创意拼贴”“借助放大镜观察水果内部结构并绘图记录”等想法。教师实时记录幼儿观点,随后引导幼儿围绕“哪些想法可纳入主题活动”展开讨论,幼儿在具象材料支撑与宽松氛围中,深度参与主题审议环节,有效发挥主体作用。
二、捕捉幼儿兴趣,生成主题审议内容
幼儿的兴趣常藏在日常活动的细节里,比如对某个事物的反复观察、频繁提问。在审议中立足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据此进行课程实施,能够有效保证课程质量。教师需主动关注这些细节,及时捕捉兴趣点,再以兴趣为起点引导幼儿讨论,将零散的兴趣转化为主题审议的核心内容,让审议真正贴合幼儿需求,而非仅按预设推进。以《多彩的秋天》主题审议为例,教师发现近期户外活动时,幼儿频繁围绕园区内的白杨树驻足,有的观察叶片形态变化,有的讨论树皮纹理差异,还提出“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掉落”“白杨树会结果吗”等问题。教师敏锐捕捉这一兴趣点,在审议活动中引入白杨树相关话题,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发现与疑问。随后组织幼儿围绕“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白杨树”展开讨论,最终整合形成“观察白杨树叶生长变化”“探究白杨树是否会结果”等审议内容,将幼儿自发兴趣转化为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搭建对话支架,深化主题审议互动
幼儿虽能主动表达想法,但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容易出现话题分散、想法停留在表面的情况。搭建对话支架,就是教师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梳理归纳的方式,为幼儿提供表达和思考的阶梯,帮助幼儿把零散的想法串联起来、向深处延伸,让师幼互动不只是简单交流,还能推动主题审议不断深入。以科学探究活动《光和影》主题审议为例,活动初期幼儿仅零散提及“晚上开灯会有影子”“手能变出小动物影子”
等内容,话题缺乏聚焦。教师先以基础提问搭建第一层支架:“大家说的这些影子,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引导幼儿归纳“有光、有东西挡住光”这一核心条件。接着搭建第二层支架,提出递进问题:“那你们想知道影子会变吗?怎么让它变大或变小呢?”推动幼儿从“发现影子”向“探究影子变化”延伸。当幼儿提出“离灯近影子大,离灯远影子小”的猜想后,教师再以梳理式提问搭建第三层支架:“如果我们要验证这个想法,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做哪些步骤?”帮助幼儿将猜想转化为具体探究方向。通过三层对话支架,幼儿的想法从零散到聚焦、从表面到深入,最终共同确定“探究影子形成条件”“实验影子大小变化”“设计影子创意游戏”等审议内容,有效深化了主题审议互动。
四、建立反馈机制,共创审议实践意义
主题审议不是议完就结束,需通过反馈机制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想法被重视、被落实,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审议内容的实践效果,及时调整方向。对大班幼儿来说,直观的反馈形式更易理解,比如展示实践成果、分享收获感受,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审议的参与者、受益者,进而更主动地投入后续互动。以《新年好》主题审议为例,前期师幼经审议确定“制作新年装饰”“策划班级新年小派对”两项实践内容后,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反馈:一方面,在班级布置“新年审议成果墙”,分类展示幼儿制作的灯笼、窗花等装饰作品,并附简短文字标注作品对应的审议想法,如“此灯笼设计源自幼儿提出的‘用红包做材料’创意”;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分享会,引导幼儿分享“制作装饰时的思路”“参与派对策划的感受”。教师结合幼儿分享反馈,如“部分幼儿提及想增加‘新年礼物交换’环节,可纳入下次审议优化”,既让幼儿看到想法的实践落地,也为后续审议内容优化提供依据,共同深化审议的实践意义。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主题审议中落实“双主体”互动,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审议中充分表达与实践,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回应与优化。未来实践中,教师要在行动上多创设幼儿能参与的场景、多倾听幼儿声音,在理念上始终把幼儿当作平等的审议主体,不局限于预设思路。通过持续优化互动策略,让“双主体”互动真正融入主题审议的每一步,不断提升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与高质量,更好地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雅萍 .“审议三部曲”:幼儿园主题审议的实践与思考 [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 ,2025,(03):32-34.
[2] 赵志英 . 幼儿园主题活动审议探讨——以中班“年轮”微课程为例 [J]. 新智慧 ,2024,(36):96-97.
[3] 江柠柠 . 基于儿童本位的“三期式”主题审议模式建构及实施[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26(06):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