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实践效果探究
苗青华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核桃园中学 054600
引言
任务驱动式教学以 “任务” 为核心载体,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明确目标导向、引导自主探究,为破解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价值、实施步骤、实践效果及优化策略四个维度展开探究,旨在为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应用价值
传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多采用 “教师命题 — 讲解技法 — 学生写作 — 教师批改” 的单向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写作任务,缺乏对写作主题的情感共鸣与生活关联,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甚至出现 “套话作文”“虚假作文”。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写作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贴近学生生活的 “任务”,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激发写作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写作任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相联结。例如,在 “校园生活”主题写作中,教师可设计 “为校园社团撰写招募文案”“给学弟学妹写一封校园生活建议信” 等任务,而非简单命题 “我的校园生活”。真实的任务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实用价值,从 “要我写” 转变为 “我要写”。
其次,培养思维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学生需围绕任务目标自主思考 “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看”。例如,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设计 “针对‘校园手机使用’问题撰写辩论稿” 的任务,学生需先调研校园手机使用现状、梳理不同观点、提炼论证逻辑,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还提升了信息整合与批判性思考能力。
最后,提升写作素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教师通过拆解任务、提供支架(如写作模板、素材库)、组织互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任务的多样性(如书信、演讲稿、调查报告等)能拓宽学生的文体认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与结构特点,全面提升写作素养。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实施步骤
结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特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可分为 “任务设计 — 任务实施 — 任务评价” 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紧扣 “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的原则,确保教学效果落地。
(一)任务设计:立足学情,明确目标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需满足 “真实性、层次性、开放性” 三个要求。首先,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八年级 “人物描写” 写作教学中,可设计 “为班级‘风云人物’撰写小传” 的任务,学生可选择同学、老师或校园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访谈获取素材,避免 “无米之炊”;其次,任务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设置基础任务(如完成人物外貌与动作描写)、提升任务(如加入人物典型事例与细节刻画)、拓展任务(如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人物性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最后,任务要具有开放性,例如在 “亲情” 主题写作中,设计 “用文字记录家庭中的一个温暖瞬间” 的任务,不限制文体与篇幅,鼓励学生用书信、日记、散文等形式表达真实情感,避免思维固化。
同时,任务设计需明确目标,将写作知识点(如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表达)融入任务要求中。例如,在 “说明文写作” 教学中,任务可设定为 “为家乡特产撰写一份宣传说明书”,目标明确为 “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晰”,让学生清楚 “为什么做任务”“完成任务要达到什么标准”。
(二)任务实施:搭建支架,自主探究
任务实施阶段是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提供支持的过程,需注重 “过程指导” 与 “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可通过搭建学习支架降低任务难度,例如在 “演讲稿写作” 任务中,提供 “演讲稿结构模板(开场白 — 主体论点 — 结尾呼吁)”“常用修辞手法示例”,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其次,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互评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例如在 “议论文写作” 任务中,小组内可分工完成 “观点提炼”“论据收集”“论证梳理”,再共同整合为完整作文,培养合作能力;最后,教师需实时关注学生的任务进展,针对共性问题(如 “如何让论据更充分”“如何避免结构混乱”)进行集中指导,针对个性问题(如“语言表达生硬”“观点不明确”)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任务节奏。
(三)任务评价:多元反馈,注重发展
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收尾环节,需打破传统 “教师单一评价” 模式,构建 “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可包括教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作文的最终成果(如结构、语言、主题),还注重写作过程(如素材收集、思路梳理、修改次数),评价方式可采用 “星级评价 + 评语反馈”,例如在 “校园社团招募文案” 任务评价中,从 “吸引力(星级)”“信息完整性(星级)”“语言生动性(星级)” 三个维度评分,同时给出具体评语(如 “文案中加入了社团活动照片的描述,很有吸引力,如果能补充报名方式与时间,信息会更完整”),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点与改进方向。
此外,评价需注重发展性,可建立 “写作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每次任务的成果与进步,例如对比学生第一次与第三次议论文的论证逻辑,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提升,增强写作信心。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优化策略
尽管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弱、任务完成效率差异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
首先,加强个性化指导。针对自主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更具体的任务清单(如 “采访校园工作人员的 3 个问题”“收集素材的 2 种途径”),并安排 “小导师”(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其逐步适应自主探究模式。
其次,优化任务时间管理。对于任务完成效率较低的学生,教师可将长期任务拆解为短期子任务,例如将 “家乡特产宣传说明书” 任务拆解为 “第 1 周:调研特产特点”“第 2 周:学习说明方法”“第 3 周:撰写初稿”“第 4 周:修改定稿”,并设置阶段性检查,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最后,拓展任务资源渠道。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可搭建 “写作资源库”,包括优秀范文、素材网站链接、校园生活照片等,并鼓励学生自主上传素材,形成共享资源,为任务完成提供更多支持。
四、结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将 “被动写作” 转化为 “主动探究”,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明确的目标导向、多元的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成绩与素养,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在未来教学中,需进一步优化任务设计、加强个性化指导,让任务驱动式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助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金建慧 . “基于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 { 文渊(高中版)} 000.001(2019):639.
[2] 陈文洁. “以任务驱动优化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智力 } 13(2023):76-79.
[3] 郑素欢 . “基于”教 , 学 , 评”一体化理念的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探究 .” {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9(20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