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选型与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作者

杨彪

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哈密市 839000

摘要:装配式住宅建筑因其体现出的施工周期短、高物料应用率、保证建筑结构稳定等优势,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到施工关键技术了解不全、实际应用不够科学规范、施工质量把关不够严格等因素影响,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加强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同时注意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确保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推动现代建筑事业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引言

装配式住宅建筑产业将建筑现场的一部分施工工作转移到工厂中,通过批量化生产建筑用预制构件和配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组装成建筑物。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兴起有利于整合建筑市场的全产业链资源,推动技术的进步。与传统的现场施工相比,装配式住宅建筑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工程主体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工作量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建筑市场的调整,建筑行业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和劳动力资源紧缺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装配式住宅建筑作为一种绿色、高质量的建造方式,其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备受建筑行业的关注。

1装配式建筑施工基本概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现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转变为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也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装配式住宅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应用领域,其具有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装配式住宅建筑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由于采用了预制构件和现场装配的施工方式,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周期大幅缩短,可以快速交付使用。其次,装配式住宅建筑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同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外墙和屋顶等部分通常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此外,装配式住宅建筑还可以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再次,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设计灵活多样。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的方式,装配式住宅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定制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可以实现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2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2.1模数化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模数化设计是一项关键策略。模数化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要求,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通过标准化的界面实现单元之间的组合与连接,从而构成完整的建筑系统。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模数化策略,需要系统考虑空间模数、功能分区、结构布置等几个方面:第1,应合理确定空间模数,形成适宜的空间尺度和比例关系,既要满足居住使用需求,也要兼顾构件生产和运输的模数要求。第2,在空间模数协调的基础上对各功能空间进行合理分区和布局,明确各功能模块的位置关系和连接方式,既要符合居住行为逻辑,也要方便构件装配和管线敷设。第3,模数化的平面布局要与结构布置相协调,合理确定承重墙、梁、柱等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形成稳定可靠的结构体系。

2.2构件灵活组合与定制

装配式住宅建筑另一大优势在于其构件能灵活组合与定制,具体为:1)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从一开始就注重灵活性,在确保建筑整体性能的基础上,为未来的空间调整和功能改变留有余地。例如,采用集中式的承重体系,非承重墙体可灵活布置,便于户型的组合与改变。2)构建一套成熟的构件组合技术体系,包括构件的通用口径、标准连接件、灵活组装方式等,使不同规格、不同材料的构件兼容并灵活装配,满足空间组合的多样性需求。例如,采用模数化的构件口径体系,不同部品可灵活插接;开发L形、T形等形态各异的连接件,强化构件之间的灵活组合能力;采用干式工法和可拆卸连接,方便构件替换和空间重组。3)灵活的构件组合要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部品和服务。例如,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可按照使用需求提供不同的橱柜、洁具组合,同时在构件中预留管线接口,便于定制设备的灵活选配。户主还可参与户内隔墙的布局设计,或选择不同风格的装修部品进行组合。为实现高效的个性化定制,要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设计、生产平台,通过参数化设计、工业化制造、精益化管理,提高部品生产和组装效率。综上,装配式住宅建筑要从设计端、供应端、施工端共同发力,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灵活组合与定制,满足居住的多样性需求。

3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3.1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领域,设计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之间的微妙差异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其中设计配合比基于理论计算和实验室测试,旨在预测混凝土在理想条件下的最优性能,包括其流动性、强度、耐久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该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成本以及环境因素,力求在理论上达到最佳的性能与经济效益平衡。然而,当理论遇到实际,施工配合比的调整成为必要,是因为现场条件、原材料批次的变化以及设备能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实际表现。施工配合比的调整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优化,旨在根据现场情况和材料特性微调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不仅满足设计要求,还能适应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了确保配合比的精确执行和最终构件品质的稳定性,采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精细的调节系统至关重要。自动化搅拌站可以准确控制水泥、水、骨料等原材料的比例,而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则能够在制作、养护及质量检测各环节确保每一步骤的精确性和重复性。该类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因人为操作引起的偏差,确保了混凝土配比的一致性和构件质量的可靠性。

3.2做好现场安装准备工作

由于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包含内容及环节众多,因此要促进整个施工工作顺利完成,就必须对现场安装准备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具体措施包括:①做好预制构件运输、堆场和保护工作。在开展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之前,要将工厂制作的钢筋、墙板、混凝土等构件运输到现场,并在进场前对各种预制构件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避免有质量缺陷的预制构件进入现场,为整体施工质量带来隐患。②提前准备好施工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在进行吊装作业时,会对起重机进行运用。这时就要根据预制构件实际重量选择适合的起重设备,同时提前开展吊装试验工作,除了可以检查起重机设备实际使用性能以外,还能对相关作业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吊装作业安全顺利完成。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住宅建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开展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时,要对工程情况及施工要求进行全方位了解,并通过保证预制构件质量、把握吊装作业要点、开展混凝土浇筑等,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和使用效能。同时,对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过程实施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特别是在开展重点工序施工时,要对各个环节施工操作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辜裕新.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选型与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研究[J].居舍,2024,(34):60-62+95.

[2]王宏伟,程骅,宋静.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要点及质量管控措施[J].居舍,2024,(29):165-168.

[3]杨涛.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