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传统节日手工活动中“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传承的美育德育研究

作者

黄胜君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学529700

引言

在文化自信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全过程”。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民俗习惯与价值理念,而手工活动则具有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形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直观地感受文化内涵,在创作中实现审美能力与道德素养的双重提高。

一、传统节日手工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美育与德育价值

(一)文化认知维度:以“手工”为载体,深化传统文化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文化知识是难以直接吸收的,手工活动可以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创作的具象载体。如在春节“剪窗花”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窗花中的“福”字、鱼、牡丹等图案,讲解“福倒(到)”“年年有余”“富贵吉祥”的民俗寓意;在端午节“编五彩绳”活动中,通过介绍五彩绳象征“驱邪避灾”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编织过程中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这种“做中学”可以使学生脱离“背诵知识点”的被动学习模式,主动探索文化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

(二)美育培育维度:以“创作”为中心,提高审美素质

传统节日手工活动,从材料选择到造型设计,从色彩搭配到文化寓意,都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它为美育提供良好的资源。如在“中秋节做玉兔灯”活动中,学生必须思考用卡纸、竹篾等制作灯架,如何用红、黄、白等的色彩来体现节日的温馨氛围,如何将玉兔的造型设计得既符合传统形象又富有创造性;在重阳节“做菊花书签”活动中,学生要观察菊花的形态特征,学习用折纸、绘画等方式还原菊花的美感,感受传统花卉文化中的“傲骨”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激发,逐渐形成对“美”的判断标准——不仅追求造型的美观,更能理解“美”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三)德育渗透维度:以“情感”为纽带,培育良好品德

传统节日本身承载着“孝亲敬长”“团结友爱”“爱国爱家”等道德理念,手工活动则能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学生可实践的行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例如,在重阳节“制作敬老贺卡”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设计贺卡的图案与文字,还要将贺卡送给家中的老人,表达感恩之情,在实践中理解“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在清明节“制作纸花缅怀先烈”活动中,教师可结合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折纸花、献花的方式表达敬意,培育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这种“动手 + 情感表达”的模式,能让道德理念从“口号”转化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帮助其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传统节日手工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美育德育实践路径

(一)深挖节日文化内涵,明确美育与德育目标

教师是活动设计的核心,需先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梳理其中蕴含的美育元素与德育理念,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1-2 年级),可选择“元宵节做汤圆黏土”这类操作简单的活动,美育目标设定为“认识元宵节的传统色彩(红、黄),尝试用黏土塑造圆形”,德育目标设定为“感受元宵节的团圆氛围,愿意与同伴分享作品”;针对高年级学生(5-6 年级),可设计“端午节包香囊”活动,美育目标设定为“理解香囊中香料(艾草、丁香)的文化寓意,设计具有传统纹样的香囊造型”,德育目标设定为“了解屈原的爱国故事,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确的目标能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确保美育与德育的有效渗透。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节日手工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而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春节手工活动”中,可开展“班级年货市集”项目式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负责“剪窗花”“做灯笼”“写春联”等手工创作,完成后在班级内举办“市集”,学生用自制的“代币”交换作品,在合作与交流中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中秋节活动”中,可引入“创意玉兔灯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如废旧纸盒、塑料瓶)制作玉兔灯,既培养创新意识,又渗透“环保”理念。此外,还可结合现代技术,如用拍照、录像的方式记录手工制作过程,制作“我的节日手工故事”短视频,让学生在展示与分享中深化文化认同。

结论

传统节日手工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美育和德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中,教师要以传统节日为依托,以手工活动为载体,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家校配合、优化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动手做”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创造美”中提高审美素养、在“践美德”中形成良好品德。今后还需探索传统节日手工活动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美术等的融合路径,构建更加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为培养文化自信、品德优良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艳丽 . 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J]. 中国教育学刊,2024,(12):101.

[2] 严梦丹.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项目式学习探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中华传统节日” 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4,(22):75- 77.

[3] 张迎雪 .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的小学劳动教育研究 [J]. 教育观察 ,2024,13(18):15- 17+55

[4] 徐志敏 . 浅谈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02):149-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