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卢兆男
岷县西城区小学 748400
一、引言
家校共育是学校与家庭基于学生成长需求,通过信息互通、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的模式。小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实践性,学生仅靠课堂学习难以提升语言能力,需家庭课后支持。随着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推进,微信、钉钉、希沃白板等工具广泛应用,为家校互动提供便利,如教师实时推送任务、家长反馈学习动态,打破传统沟通壁垒。
但实际调研显示,数字化家校共育仍存困境:教师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停留在“信息传递”层面,未发挥互动与数据分析功能;家长因缺乏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难以配合;部分家庭因设备、网络限制被排除在外。这些问题导致家校未形成合力,故探索有效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二、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英语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1. 家校沟通效率低、形式单一且互动性不足
当前家校沟通以“单向传递”为主,约 68% 的英语教师仅通过微信班级群发布作业、成绩或简单反馈,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描述与个性化指导,家长难针对发音、语法等难点深入交流。沟通频率低,教师平均每月沟通不足 2 次,且常延迟回复;形式单一,仅少数教师用短视频、语音分享情况,家长难全面了解学生状态。
2. 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且缺乏针对性
市场上英语数字化资源“数量多、质量杂”,但利用率低。约72% 的家长不知如何选资源,部分盲目购买高价 APP 却因内容不适导致孩子兴趣下降;教师仅零散推荐资源,未结合学生基础与学习偏好分类指导,也未说明如何结合课堂内容使用。此外,约 15% 的家庭因设备不足、农村家庭因网络差,无法使用优质资源,拉大学习差距。
3. 家校共育活动缺乏数字化融合且参与度低
传统活动多线下开展,如亲子阅读会、文化节,参与门槛高,约40% 的家长因时间、事务无法到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延伸互动,效果难持续。数字化融合度低,多数学校未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仅发活动照片,也无线上直播、视频分享等环节,吸引力不足;活动设计缺乏趣味,如手抄报比赛、单词默写,难激发热情,部分家长仅签字确认,未发挥亲子协同作用。
4. 缺乏科学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且数据利用率低
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约 85% 的教师与家长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过程性进步。虽部分学校用在线平台收集作业完成率、正确率等数据,但利用率低:教师仅关注表面数据,未分析语法正确率低的原因;家长不会解读数据,只能依赖教师简单反馈,无法制定个性化方案。且评价主体单一,仅教师参与,无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
三、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1. 搭建多元化数字化沟通平台,构建 “双向互动” 沟通机制
学校构建“公众号 + 班级群 + 在线 APP”立体沟通平台:公众号按年级推送学习资源与家长经验;班级群每日分享学生短视频与点评,给予具体反馈;腾讯会议 / 钉钉用于个性化辅导,协同家长制定改进计划。固定晚间集中回复,每周举办英语主题沙龙,每月收集反馈优化内容,形成高效互动循环。
2. 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构建“分级分类”资源共享库
教师联合教研团队与教育机构,筛选资源构建共享库,按年级(1-6年级)与模块(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分类,每模块含 3-5类资源,如词汇模块有单词儿歌、游戏 APP、卡片模板,并附使用指南,
明确适用年级、目标与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推荐资源:基础薄弱者推荐 “百词斩小学版”、慢速听力;兴趣不足者推荐“Kahoot!”答题游戏、“多邻国”;学有余力者推荐国家平台分级阅读、TED-Ed 演讲视频。学校联合社区、公益组织,为设备不足家庭提供借用服务,协调运营商为农村家庭提供低价流量,保障资源公平使用。
3. 设计数字化家校共育活动,打造 “线上线下融合” 的活动模式
结合学生兴趣与英语学习目标设计三类活动:一是英语配音大赛,分年级匹配《小猪佩奇》《冰雪奇缘》等片段,家庭合作配音并上传,通过投票评优、颁发电子证书;二是在线绘本共读打卡,每周发布对应年级绘本,家长伴读录音频视频,教师点评,完成 21 天打卡颁发电子勋章;三是英语文化线上游园会,结合节日举办猜谜、学唱等活动,实时奖励电子书签等。
同步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学校官网设专栏上传活动照片、视频,鼓励家长分享至社交平台,标注活动主题,既增强家长参与感,也扩大活动影响力。
4. 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实现 “数据驱动” 的个性化教育
构建“过程性 + 终结性”“教师 + 家长 + 学生” 的评价体系:用在线平台收集作业完成率、听力时长等数据,通过可视化生成学习报告,展示进度与薄弱环节。
明确评价内容:教师评课堂表现与作业质量,家长评家庭学习态度与亲子互动,学生通过问卷自评反思。评价结果实时共享,家校共同制定方案,如语法薄弱者加强课堂讲解与短视频学习,口语不足者用 “英语趣配音” 并日常对话。学校定期培训教师与家长,指导数据分析、方案制定与指标理解,确保评价生效。
四、结论
数字化技术为小学英语家校共育注入活力,打破时空限制,丰富形式内容。但需解决沟通、资源、活动、评价等问题,通过搭建沟通平台、整合资源、设计活动、建立评价体系,激发家校积极性,形成合力,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与兴趣。
未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多可能,需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探索深度融合路径,优化策略,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支持。
参考文献
[1] 季彩玲 . “ 互联网 +′′ 形势下家校共育在小学英语研究中的行与思 [J]. 校园英语,2020 (11):140.
[2] 顾兴鹏 . “ 互联网 + 家校共育” 视域下的英语教学分析 [J]. 中学生英语,2024 (40):81- 82.
[3] 李莎莎,龙宝新.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 基于第三空间视角 [J]. 当代教育科学,2023 (5):15- 20.
[4] 李萍. “ 群落共生” :探索家校共育的实践路径 [J]. 中小学管理,2023 (12):46- 48.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2025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数字化赋能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以定西市为例,立项号:DX [2025]JKS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