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样对称美”在美术教学中实践与探究
陈文俊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市第一实验学校517000
引言
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大潮之中,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纹样对称美属于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既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不过在如今的美术教学当中,针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认知与应用还存在不足之处,所以,本文会从实践角度出发,仔细探究怎样把传统纹样对称美融入到美术教学里,从而在传承与革新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1 对称美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对称美教学内容多是基础的概念与简单的案例,缺乏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深度挖掘与呈现,教学内容大多都是“对称定义(轴对称、中心对称) + 绘制简单对称图形(蝴蝶、花朵)”,传统纹样中的对称美涉及很少,即使涉及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纹样(青花瓷缠枝纹)进行简单的介绍,没有从青铜器、漆器、瓷器等不同品类的纹样中去梳理不同纹样中对称美的差异与共性,也没有去挖掘对称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纹样对称与传统礼制、自然观的关联)。内容设计有“重形态轻内涵”之嫌,只关注纹样对称形态的识别与复制,忽视对称美背后的历史背景、工艺技法、审美理念等,学生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认识仅停留在“形似”层面,不能理解其“神似”的文化价值,无法形成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完整认知,也无法从传统中获取创作灵感。
1.2 教学方法传统
对称美教学依旧沿用“教师示范 + 学生模仿”的老路,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和互动,很难激起学生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探究热情,课堂上教师大多依靠 PPT 呈现传统纹样图片,讲解对称特点及绘制步骤,之后让学生照着示范去临摹对称纹样,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自主观察,分析和探究的机会,就算采用小组讨论,讨论话题也多半是“怎样临摹对称纹样”,并未引领学生思考“传统纹样为何要采用对称形式”,“不同材质的纹样对称美有何差别”这类问题。教学方法没有重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只采用画笔、颜料等传统工具,没有使用数字绘画、3D 建模等现代技术帮助学生对称美教学,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纹样对称美在现代语境中的表达,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2 传统纹样对称美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内容要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形态与内涵并重”的体系,深入探究传统纹样对称美的教学价值,在内容选择上冲破单一品类的限制,全面采用青铜器、漆器、瓷器等不同材质的传统纹样,梳理各个品类纹样对称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让学生知晓传统纹样对称美的多种情况,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设计,选取传统对称纹样在现代产品(服装,文创,建筑)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看到传统对称美的现代价值,形成“传统与现代”的连接。
内容设计要从“形态认知”走向“文化探究”,讲解对称形态时,加入纹样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工艺知识,讲青铜器饕餮纹对称美时,讲讲它和商周礼制的关系;讲瓷器青花对称纹时,提提青花瓷烧制工艺如何影响纹样对称。还可以设计“主题式”内容板块,像“传统对称纹样里的自然观”“对称纹样和传统节日”,让学生围绕主题自行探究不同纹样的对称美,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对称美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把内容难度分层,低年级着重传统纹样对称美的认识和简单临摹,高年级则引导学生分析对称美的文化内涵,试着给传统对称纹样做现代改编,这样既能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水平,又能做到教学内容既有深度又实用。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教学方法要冲破传统,加入“探究式、体验式、跨技术”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自动参加,可以运用“情境探究法”,创建传统工艺的情景,像模仿青铜器铸造、瓷器绘画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观察传统纹样的对称布局,思索“为什么这种工艺下的纹样大多选用对称形式”,在体验中加深对对称美和工艺联系的认识,也可以开展“对比探究活动”,把不同材质、不同时代的传统对称纹样放在一起,分成小组,分析这些纹样对称形式的不同之处,归纳出对称美随着时代和工艺而改变的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现代技术的加入可以给教学方法的创新带来帮助,可以使用数字绘画软件(Photoshop、procreate)让学生绘制传统对称纹样,利用软件的“对称绘图”功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对称纹样的绘制逻辑,尝试色彩、线条上的创新;使用3D 建模软件(Blender)制作立体的传统器物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对称纹样,让学生了解立体器物上对称纹样的布局规律;还可以开展“传统对称纹样再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现代审美(动漫风格、极简风格)对传统对称纹样进行改编,创作出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在创作中实现对传统对称美的内化与创新,使教学方法更有趣味性、实践性。
2.3 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施
教学评价要打破“单一标准、结果导向”,建立“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内容从“纹样对称准确程度”扩展到“认知、技能、创新”等多方面,认知上评价学生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特点及文化内涵的认识,技能上评价学生绘制、改编对称纹样的技能,创新上评价学生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全面认可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仅仅看“形似”。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可以反思自己的理解程度以及创作思路;同伴互评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评价重在指导学习过程以及提出建议;展示评价举办创作展,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评价标准要兼顾传统与创新,既要注重对传统精髓的把握,也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让评价帮助学生理解、传承、创新传统纹样对称美。
结语
通过对传统纹样对称美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究,一方面揭示了在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得出了实践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对传统纹样对称美的认识、培养学生创造的传统纹样对称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耿祎欣 , 张红岩 . 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学科融合研究 [J].美术教育研究 ,2025,(15):159-161.
[2] 谭舒瑜 . 初中美术教学中篆刻艺术运用分析 [J]. 读写算 ,2025,(24):124-126.
[3] 许晓鹏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2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