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路径分析

作者

兰泽军

巫山县实验小学 重庆 巫山 404700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还能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

一、挖掘汉字本体内涵,夯实识字基础

挖掘汉字本体内涵是夯实识字基础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需要从汉字的构字方法、演变历程和意义关联三个维度展开 [1]。汉字的构字方法中蕴含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通过解析象形字的造字逻辑,学生能够理解字形与所指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分析会意字的组合原理,学生可以把握汉字构成的思维规则;探究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规律,学生能够建立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稳定关联。汉字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追溯这一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汉字形态变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字形演变合理性的理解。汉字的意义关联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分类的思维方式,梳理同一主题下汉字的意义联系,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识字框架,提高对汉字意义系统的整体认知。这些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汉字文化内涵的同时,扎实掌握识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比如说,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中,教师先在屏幕上展示“口”“耳”“目”的甲骨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形与嘴巴、耳朵、眼睛的相似之处,接着让学生对着同桌做张口、侧耳倾听、睁大眼睛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认读汉字,随后讲述古人看到人身体的这些部位,就照着样子画出字形来记录的故事,再让学生试着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这几个字的古文字形,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时,提醒他们注意字形和自己身体部位的关联,以此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二、设置师资教学情境,融合汉字文化

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将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系统设计。教师需要依据汉字的文化内涵,构建与汉字意义相关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与汉字的构字逻辑和意义系统相呼应,确保文化内容与识字目标形成有机整体。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引导、环境布置等方式,将抽象的汉字文化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具体情境元素,促进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2]。教学情境的运行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汉字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境设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掌握汉字知识的同时,逐步积累汉字文化素养,实现识字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比如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单元教学“煎、炒、烧、烤”等字时,教师可在教室布置简易“厨房”场景,摆放平底锅、炒锅等道具,让学生扮演小厨师,在模拟做菜的过程中说出所用汉字,同时讲解这些字都带“火”字旁与烹饪方式的关系,将汉字学习与生活场景结合,加深对字义和文化的理解。

三、书法与识字相结合:感受汉字美学

书法与识字相结合为学生感受汉字美学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一结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推进。在识字教学中引入书法元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笔画形态和结构布局,使学生认识到书法中笔画的规范性与汉字构字规则之间的一致性。学生通过临摹汉字的书法形态,能够体会到汉字笔画的力度变化和结构的平衡美感,这种体会能够加深对汉字字形特征的记忆。书法练习与识字过程的结合,应与汉字的演变历程相联系,使学生了解不同书法字体中汉字形态的变化,进而理解汉字美学风格的多样性。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线条美和结构美。这种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逐步培养对汉字美学文化的感知能力,丰富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书法作品欣赏”拓展内容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人”字楷书的书写,边写边讲解“撇”要像人的左腿一样舒展,“捺”要像人的右腿一样稳健有力,接着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上临摹,提醒他们注意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之后展示“人”字的隶书和行书作品图片,讲解隶书“人”字的古朴厚重、行书“人”字的流畅自然,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字体的“人”字给人的不同感受,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分享看法,让学生在书写和欣赏中感受汉字的美学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可行且必要的。挖掘汉字本体内涵能让学生夯实识字基础,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促进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融合,书法与识字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感受汉字美学。

参考文献

[1] 李娟 . 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研究 [J]. 学苑教育 ,2025,(21):49-51.

[2] 杨书琴 . 汉字文化解码:以识字教学促进文化浸润 [J]. 华夏教师 ,2025,(1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