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与管护策略
张俊
木里藏族自治县第三国有林场 615800
一、引言
森林是地球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无可替代。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得更频繁,危害也更严重,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极大威胁。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还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所以,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与管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一)加强监测预警
要做好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需要先建好用好监测预警体系。可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掌握其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还要加强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结合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构建预测模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这样才能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让防治措施更精准有效。
(二)营林措施
1. 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生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丰富,能有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在造林时,需结合各地气候、土壤等实际条件,科学挑选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等多种混交类型。比如在南方地区,可采用杉木与栲树、木荷等阔叶树进行混交;在北方地区,则适宜将落叶松与杨树、桦树等进行混交,通过合理搭配增强森林自身的抗逆性。
2. 加强抚育管理
要及时抚育管理幼龄林和中龄林,通过除草、松土、施肥、修剪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树势,提升其自身抗病虫害能力。还要及时清除林内病枝、死枝、枯枝,减少病虫害滋生的场所,为森林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能推动森林植被自然恢复,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助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针对病虫害严重的区域,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可减少人为干扰,让森林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增强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从而改善森林健康状况。
(三)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昆虫
保护和利用森林里的天敌昆虫,像捕食性、寄生性昆虫等,能控制病虫害的数量。比如用赤眼蜂对付松毛虫,用花绒寄甲防治天牛。还可以通过在林间种蜜源植物、设人工鸟巢等,营造适合天敌昆虫生存繁殖的环境,增加它们的数量,以此防控病虫害。
2. 微生物防治
利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环保且安全的方式。这类制剂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防治效果也不错。比如防治松毛虫时,可喷洒白僵菌制剂,让松毛虫感染后死亡,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适合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推广使用。
3. 利用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可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比如从苦参中提取苦参碱,制成苦参碱水剂,就能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既有效又不会对生态造成太大影响。
(四)物理防治
1. 灯光诱杀
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工具诱杀害虫。这种方法对蛾类、甲虫类等害虫防治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且对环境影响小,能减少害虫数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物理防治手段,适合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
2. 人工捕杀
对于天牛幼虫、金龟子成虫这类体型较大、数量较少的害虫,可采用人工捕杀法。组织人员定期巡查林地,一旦发现害虫就及时捕捉消灭。这种方法直接有效,能针对性控制害虫数量,尤其适合小范围虫害防治,且不会对环境造成额外负担。
3. 阻隔法
在树干底部绑塑料薄膜、涂白,能挡住害虫上下树,起到防治作用。比如对付草履蚧,在树干基部绑一圈塑料薄膜,就能拦住它的若虫往上爬。这种办法简单直接,能有效阻止害虫活动,达到防治效果。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病虫害严重时的应急手段。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用药避免滥用,以防污染环境和让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要保护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减少对生态的影响。比如防治松毛虫,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喷雾,但要避开天敌活动高峰期,这样既控虫害又护生态。
三、森林病虫害管护策略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要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林业部门、经营单位及个人的职责义务。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反相关法规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以此保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教育
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以提升公众的森林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防治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的防治技能水平,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三)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需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护的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防治设备购置、药剂采购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比如设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基金,吸引企业和个人捐赠,以此支持相关科研项目开展与实际防治工作推进,为防治工作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四)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加强国际合作是共同应对其挑战的关键。应积极参与国际森林病虫害防治合作项目,与各国分享防治经验和技术,协同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同时,需强化对出入境林木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全球森林生态安全筑牢防线。
四、结论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与管护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对此,需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实施科学营林措施、推广生物与物理防治方法、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手段,同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并深化国际合作等一系列策略,来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气候变化与森林病虫害关系的研究,持续探索和创新防治管护技术,以更有力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于志海 . 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思考 [J]. 中国林业产业 ,2025,(04):72-73.
[2] 魏 荣 . 森 林 病 虫 害 防 治 的 作 用 及 策 略 [J]. 棉 花 科学 ,2025,47(03):34-36.
[3] 魏庆凤 , 李景菊 , 李玉良 .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应用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0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