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马祯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272600
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数字技术完成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体形式,这种媒体传播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及时性的特征,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诸多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教师通过新媒体赋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有效交互,增强课堂互动性,拓展教学资源,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全球知识库实现链接,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求。但过多的媒体信息会使学生出现分辨困难和学习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信息冲击,让新媒体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发展自我的重要工具。
一、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
信息过载是新媒体赋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难题,过量的信息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分辨新媒体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一情况会限制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发展。当学生在浏览新闻信息时会看到诸多观点,如果学生缺乏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便会被其中的错误观点所引导,影响学生价值理念的塑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青少年群体沉迷于社交网络平台当中,这一现状使得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力逐渐下降。一些数据统计发现青少年每天的媒体在线时间超过 7 个小时,这一数据充分地证实了青少年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同时以往教学工作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纸质教材来开展,学生被动接受课本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新媒体与教育的融合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等教学工具及时获取信息。更有数据显示超六成以上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知识,这说明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知识提供者角色,通过引导和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解决新媒体对教学的冲击。由于新媒体发展为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认知产生了明显的偏差;加之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特征,导致学生很难将自身的注意力长期留存在一个知识点上,影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度进行。这些挑战的存在会限制校园教育发展,影响学生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师整合新媒体与教学工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让新媒体成为教育助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短视频情境,增强教学感染力
短视频属于新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简短精练和传播速度快的特征,有助于捕获学生注意力,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制作短视频,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以“守护生命安全”制作的视频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选择车祸事件作为短视频的主要内容,将道德与法治中的生命安全知识渗透其中。视频中的学生在过人行横道时没有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而是在红灯时走向马路对面,被疾驰而来的车辆撞倒在地,因头部重伤而失去生命。这一画面充分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更是警示学生要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教师通过短视频中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析生命的意义和生命安全防护方法,使学生逐渐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完成视频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分析视频中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内容,分析自己对视频事件的看法,让学生主动讲述自己在守护生命安全方面的技巧。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践行安全行为准则,严格遵循交通规则。通过使用短视频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将单一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视觉体验,让学生与视频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守护生命安全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道德感。
(二)组织在线互动教学,发挥新媒体赋能作用
在线学习平台中融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和互动模式,教师辅助此种工具开展互动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满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在线学习平台中包含在线社区讨论、测试和小组协作等不同的交互功能,有助于教师规划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互动方式。在“理解权利义务”的知识学习中,教师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设置与单元教学主题相关的在线讨论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在线讨论。学生可以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用教材中的观点和数据库中的资源支撑自己的言论,让整个讨论过程和观点更具深度。学生也可以互相查看并评阅彼此的看法,拓展观点内容,实现思维碰撞,获得公民权利和义务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更为专业地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理念,深化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平台中还包含小组协作和测试功能,小组协作模块主要由教师分配小组并设置小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在线学习平台中的数据库资源和项目问题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应在协作模块中设置具体的任务目标和完成日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写作任务。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报告撰写、文稿演示等,通过分工合作加深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功能由教师设置测验题目,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测试题目,这一功能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补足学生缺陷。教师需要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实现学习问题的针对性解决。
(三)学情数据分析,智能推荐学习内容
大数据能够为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精准。教师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管理系统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作业提交信息等,通过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模块评估学生的总体学习进度和难题,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案和后续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流程与方法。例如,教师使用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学生在“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学习中的易错点,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政治和经济制度,形成深度记忆。这种教学分析模块能够为教师辅导学生提供方向,教师使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异同点,让学生将知识根植于心中,克服知识记忆中的难题。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爱好,通过整合评估学生学习行为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喜欢的知识类型,为教师的教学资源选择和案例拓展提供方向。教师可以结合分析结果选择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新闻报刊等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本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新媒体融合了多种媒介传播优势,积极推进新媒体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现存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获得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步增强。但教师也应做好学生新媒体使用方法的有效引导,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让新媒体成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助力。
参考文献:
[1]樊园园.新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24,26(16):68- 70.
[2] 廉小芹 .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C]// 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2024:1- 6.
[3] 殷玲芝 .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研究 [J].考试周刊 ,2024(48):139-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