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 会语汨罗
钱庄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 241100
中国历史上,多少伟大的英雄都曾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也曾有过或嘹亮或低沉的呐喊。而伟大诗人屈原更是在这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之路上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屈原的代表作《国殇》,是悼念和赞美阵亡战士的祭歌,是情感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映照。这种情感穿越了千百年的沧桑岁月,仍旧散发着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对当代青年来说,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色彩,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血统。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华文化悠久厚重、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与精神气质,引导人们自觉见义勇为,崇尚忠诚爱国、守土重责,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血统。
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进程中,楚文化给予了其深远的影响。楚国历代人民生活、繁衍、发展的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积极乐观、自强不息、宁死不屈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这种爱国情怀孕育出了一位超越时空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幼年受到楚文化浓郁氛围的熏陶,其后社会急剧变化和楚国政治的危急形势促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发展。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楚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些诗句都表现了屈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这都是楚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民族精神的反映。
二.《国殇》:深沉悲壮的爱国主义呐喊
《国殇》是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的篇目,选自《楚辞·九歌》。《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国殇》作为楚辞中一篇悼念为国捐躯战士的抒情诗,是屈原歌颂楚国将士勇猛奋战、威武不屈的精神的代表作。它的主旋律是浓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已历千年,每读一次,便如置身于那远古沸腾的古战场画卷之中,它有着强烈的号召力,对于今天的青年,它是民族精神的底色,它是融于血脉的文化基因。
在文章中歌颂将士们,整篇诗气势豪壮,叙述与赞扬相结合的散文表达方式对楚军士兵不畏惧强大的敌人,奋不顾身,舍身报国的精神进行歌颂,用短短几笔来表达,展现的是一个激昂悲壮的战场形象,表达了屈原对前线将士的惋惜与敬意之情,但是我们不清楚《国殇》具体表现的是哪个战役,但大致能了解这个时代的战事状况。战争的结局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作为牺牲者的战士的精神值得被歌颂,被人们所学习。
三.从文学手法上剖析《国殇》
开篇部分运用对比手法,以我方和敌方的实力比较,引出下面的激烈战争场面,它写了普通士兵的无畏精神与统帅的镇定指挥,既有小规模的短兵相接,又有如黑云压城的一击致命的攻击。由近景拉向远景,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下面的句子以抒情的方式开始,赞颂、悼念阵亡的将士,并表明作者对这些将士爱国精神的敬仰。总体来讲,前一部分中突出“战”和“亡”,后一部分中突出“情”与“志”。前十句借战斗的武器,突出楚军将士的斗志,夸张和对比等手法描写出敌众我寡,即使处在劣势也要冒死向前,后面抒发的是士兵的爱国主义情怀,歌颂他们的英勇无畏,以一个“鬼雄”做结,是对将士的高度评价。整个诗歌语言质朴,节奏紧凑。
《国殇》祭祀的是战死沙场的英雄将士。殇是古时泛指二十岁以下夭亡的人,在这里是指为国家而战死去的将士们。诗人将其与天神一样祭祀,正是对这些英雄们的崇高敬意。诗的前半部分描述楚国将士奋勇杀敌,英勇战死的壮烈场面,后半部分是对他们的哀悼与歌颂,前叙后赞,在叙赞的前部分,先点明当时战役的战争形势,从开篇点明交战双方是楚军和齐军,其交战激烈的程度“旌蔽日”“敌若云”似在写齐军势力的强大、气派之威武,但其实从侧面表达出楚国将士以勇武威猛之士赴战场奋勇拼搏的气概,诗歌的最后一段则直接赞颂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并且极赞颂了他们生前英勇无敌、死后声名威武流芳,成为令人敬仰的英雄。
《国殇》作为对战事的描写,它所表达的战士们面对危险无所畏惧、献身革命的斗志,其爱国精神是感动历代人们的。古往今来的读者称颂它是忠于爱国的颂歌。
四.屈原及《国殇》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1. 以报效社会为己任 激发学生奋斗精神
《国殇》的雄壮悲美之中,蕴含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伦理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楚文化精神,我们需要将《国殇》的悲鸣变成我们青年人脚踏实地的冲锋,爱国主义的内涵,不在悲情的追忆里,而在把文化基因演变成新世代的青年接力之中。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作为技工院校学生的我们应该把自身的朴素爱国情怀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出为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努力的意识,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同文中提到的勇士们,“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他们握紧武器,身穿铠甲,无畏无惧地冲击敌军。这不正如我们身边那些抗洪救灾的战士们一样吗?洪水像猛兽一样扑来,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用自己的身躯筑成人墙,为老百姓们搭建出一条安全通道。他们的身后是百姓,是家园,就像那些古战场上的战士身后是自己的国家一样。难道他们不害怕吗?当然害怕啊,但那股爱国的力量推着他们屹立不倒,永不退缩。
2. 弘扬家国情怀 重塑价值观念
在今天,爱国是引导我们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内动力。传承与发展爱国精神,传承优良文化,做到爱国精神与国家民族发展的一致,要将自我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去,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休戚与共。像诗中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展现的是楚国武士即使为国而死也不悔的爱国之精神。我们当代学生不需要像古人那样杀身成仁,但我们一样能做到用手中的双手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不是口号而为能力,在全球化大潮裹挟着的今天,我们既要打开窗子,又要像先烈们守卫国土寸土不让一样保卫国家利益。这就是这首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它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在照耀着我们的征途,磨砺着我们的灵魂。
作为技工院校学生,我们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我们奋斗的“灯塔”,把我们的个人规划植根于“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学好一门技术发展祖国全面工业化。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确定与时代的交汇点,如此汇聚的精神灯塔,一定会照彻民族复兴之路。
钱庄 +1989 年 6 月 + 女 + 安徽无为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中职/ 中技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