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方视角下电力行业招投标风险管控研究
谭正华
广东省阳江市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529500
1、业主方视角下电力行业招投标主要风险识别
1.1 技术风险
于电力行业招投标而言,核心风险之一为技术风险,其主要根源于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不确定性。投标方有可能给出不可行、不成熟或存在隐蔽缺陷之技术方案,此情形会致使后期实施面临困难,或产生质量隐患。技术标准倘若滞后,或者与现有系统不相兼容,极有可能引发系统运行方面的问题。同时,设计深度倘若不足,便容易在施工阶段导致大量变更情况出现,进而增添成本与工期风险[1]。
1.2 合规与法律风险
合规与法律风险是指因招投标活动违反法律法规或程序规定而带来的风险。常见的风险包括:招标程序不合规(如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可 行政处罚;招标文件条款存在歧义,易引发合同纠纷;对投标人资格审查不严, 中标,影响项目顺利实施。此外,电力行业涉及国家安全、环保等特殊要求,若招标文件未充分体现相关法规,可能面临监管处罚或项目停滞风险。
1.3 经济与商务风险
在经济与商务领域所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关联于价格以及报价的策略。存在这样一种情形,投标人有可能施行“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策略方式,在合同履行的进程中,借由变更、索赔等一系列手段,达成实际合同价格提升的结果,进而致使业主的投资陷入失控状态。同时,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的状况,如遇“抢装潮”或行业政策情况,设备、材料、人工等价格出现暴涨,这会使得固定总价合同遭遇成本超支的风险情况。若是合同里并未对合理的调价机制做出约定,业主便可能需承担额外的费用。
1.4 履约与承包商风险
在业主所遭遇风险范畴内,履约与承包商风险占据核心地位。此风险主要关乎中标人在履行合同层面,在能力与意愿上呈现出的匮乏态势。部分承包商或存财务能力羸弱、技术实力匮乏,抑或管理经验缺失之状况,致使其难以契合项目要求。中标后,承包商在资源(人员、设备)投入方面或显不足,进而致使进度拖延,或质量未达标准。更严峻情形为,承包商出现违规转包、违法分包之举,甚至中途舍弃项目,从而酿成重大损失。
1.5 外部环境风险
宏观因素,其超越业主与投标人掌控范畴,此即所谓外部环境风险。诸如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要求趋于严格、征地拆迁遭遇阻碍、极端天气事件等。新能源政策出现变动,这对风电、光伏项目的补贴政策产生影响,进而致使投资回报率下滑。项目合规成本因环保法规趋严而可能增加。征地拆迁所衍生的问题,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或停滞。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雨)对施工进度及安全或许会造成影响。
2、电力行业招投标风险管控体系构建
2.1 事前预防:精准策划与充分准备
风险管控的首要环节在于事前预防,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业主方,应在项目前期强化论证力度,对可行性研究展开深度探究,清晰界定技术路线、建设标准、投资估算及核心要求,以此保障招标需求呈现出清晰、科学且完整之态,从根源处降低技术方案的不确定性。作为合同基石以及风险分配的首要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影响深远。应加强项目立项前置审核,提高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编制质量。在立项阶段组织针对性技术审查,避免资质、技术要求存在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同时规范工程量清单、承包范围的编制等问题;合同条款则需合理划分风险责任,着重关注价格调整机制、支付条件、变更索赔流程、违约责任、履约保函及质量保证期等核心要点,确保权责对等且激励相容。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确定评标办法,以生产期项目为例,对于一些技术复杂或者性能要求难以统一的招标项目,全国均无统一产品标准的非标或个性化定制的设备、货物材料招标,以及技术特别复杂的大型工程施工类招标,一些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等服务类招标,建议以综合评估法为宜,合理设定技术、商务及价格的权重,防止唯价格论,凸显技术方案的优劣、团队能力以及过往业绩,引导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另外,业主对于资格预审应严格把控,构建科学的承包商短名单库与准入机制,借助对潜在投标人财务状况、技术能力、施工经验、安全记录及信用状况的全面审查,排除不具备履约能力的申请人,从而降低后续履约风险[2]。针对投标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增加为符合性审查内容之一,防范串通投标行为等。
2.2 事中控制:规范流程与透明决策
在招投标进程中,事中控制对确保公正且可靠之结果而言居核心地位。业主方有必要设立相应的监督小组或联动监管部门机构对项目全过程监督;有必要对投标、开标及评标流程加以规范。同时,组建具备权威性与公正性的评标委员会,其中专家成员需拥有相应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为评标工作提供遵循依据。针对技术标评审这一环节,需组织专家针对关键技术方案展开深入质询与论证工作,识别潜在缺陷以及落实方面存在的难度,并非仅实施形式审查,以此降低技术风险。
2.3 事后应对:合同签订与履约衔接
定标并非风险管控的结束,而是风险管控形式的转换。业主方对于合同签订的完善工作不可或缺,需将招投标期间生成的承诺、澄清文件等纳入合同附件,以构筑合同的完整构成,提高合同条款订立的针对性、严谨性以及规范性,防止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出现“两张皮”情况,进而确保法律效力。履约担保的强化亦不容忽视,足额收取履约保函或保证金,并使之与关键里程碑节点及绩效相挂钩,目的在于为中标签约后承包商的履约行为提供有效的经济制衡[3]。业主方应避免出现履约保函提交滞后及保函过期后未及时延期的情况。在合同履行初期,业主方需建立与承包商之间的高效沟通渠道以及风险预警机制,对履约状况定期加以评估,业主方还需加强对项目进度的控制力,针对可能产生的工期延误、成本超支、质量偏差等风险实施早期识别与联合应对,达成招投标阶段与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的无缝对接,既可以避免增加项目投资成本的问题,又能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3、结语
在电力行业所处的快速发展态势之背景下,业主方有必要做出思维的转变。构建起一套涵盖“事前预防 - 事中控制 - 事后应对”的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以达成从被动承担风险到主动对风险实施管理这样一种转变。该不仅仅与项目的成功与否紧密相关,对于能源安全的保障以及行业的发展亦具备重大意义。在未来,可将大数据、AI 等技术予以结合,进一步构建包含项目立项、招投标信息、合同审批及项目结算验收、款项支付等商务合同管理全流程信息系统,提升商务合同管理信息化及可视化程度,对风险量化评估与智能预警方面的研究予以深化,从而提升风险管理在智能化层面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英花.电力工程招投标风险及管控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2(8):307-309.
[2]朱黎明.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风险分析和管理[J].2024(17):61-63.
[3]李润平.防控电力工程招投标风险的七个对策[J].中国商界,2023(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