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

作者

任再兴

浙江普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10000

一、引言

工程招投标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对于确定工程价格、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各方利益的博弈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存在着诸多造价风险。这些风险若不能及时识别和有效防控,可能导致工程成本失控、项目投资超预算,甚至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和合同纠纷,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资效益。因此深入研究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识别

(一)工程量清单编制风险

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报价基础,编制不准确会引发造价风险。其一,工程量计算易出错。工程建设专业多、结构复杂,编制人员可能因图纸理解偏差、计算规则不熟,出现漏算、错算,像建筑工程中复杂装饰与异形构件,计算误差频发。其二,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其作为确定综合单价的重要依据,若描述不完整、不准确,会使投标人报价失准,施工时易引发变更与索赔,推高造价。

(二)不平衡报价风险

投标人在总价不变时,调整子项目报价获利。如抬高基础等早期结算项目单价,降低装饰等后期项目单价;对预计增项提价,减项降价。大量采用该策略,当实际工程量与预期不符,会致使工程造价大幅波动,招标人面临造价失控风险。

(三)合同条款风险

合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合同条款不完善会带来造价风险。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调整的条款若不明确,如对物价波动、设计变更等情况下的价款调整方式和幅度没有详细约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况时,双方容易就价款调整产生争议,无法达成一致,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增加造价控制的难度。此外,合同中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清晰,当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如承包商延误工期、偷工减料等,无法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也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和合同纠纷。

(四)评标环节风险

不合理的评标方法与参差不齐的评标专家水平,均会带来造价风险。侧重低价中标的评标方式,易使投标人以不合理低价中标,后续施工中为保利润偷工减料或频繁变更,造成质量下降与造价失控。评标专家若专业不足、缺乏责任心或受外界干扰,无法准确评标,会导致选择的中标人难以履约,增加工程成本。

三、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成因分析

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成因涵盖市场、制度管理和人员素质三个关键层面。市场环境方面,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承包商为中标采用不平衡报价、低价抢标等不合理策略,加之材料价格与人工成本波动频繁,招投标阶段难以精准预测,缺乏应对措施易致造价超预期。制度与管理层面,尽管我国招投标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执行中部分地区和单位监管缺位,违规操作频发,破坏市场公平性,让不合格承包商有机可乘;同时建设单位对招标文件编制重视不足,工程量清单和合同条款审核不严,留下风险隐患。人员素质层面,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评标专家和招投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至关重要,专业能力欠缺会影响清单编制和评标质量,职业道德缺失则会扰乱招投标秩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

四、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防控策略

(一)完善工程量清单编制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咨询单位或人员编制工程量清单。在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要认真研读施工图纸,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对复杂的工程部位和构件要进行详细核算,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同时要对项目特征进行全面、准确的描述,详细说明工程内容、材料规格、施工工艺等要求,避免因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引发争议和索赔。编制完成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提高清单质量。

(二)加强评标管理

优化评标方法,综合考虑投标报价、技术方案、企业信誉、施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标指标体系。避免单纯以低价作为中标依据,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或综合评分法等评标方法,确保选择的中标人既具有合理的报价,又具备良好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加强评标专家库建设,提高评标专家的准入门槛,定期对评标专家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在评标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评标程序,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防止评标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和违规行为,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三)规范合同条款签订

在签订合同前,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核和研究,确保合同条款内容完整、明确、严谨。对于工程价款调整条款,要明确物价波动、设计变更等情况下的价款调整方法和幅度,如采用价格指数法或公式法进行调价,并约定调价的时间节点和计算方式。同时要清晰界定双方的违约责任,明确违约行为的认定标准和相应的赔偿责任,使合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此外,还可以引入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法律审查,避免合同条款存在法律漏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降低造价风险。

(四)强化招投标过程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审核招投标文件,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存在不合理条款或违规行为的招投标项目要及时责令整改。建立健全招投标信用体系,对参与招投标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价,将不良信用记录纳入信用档案,并在招投标活动中进行公示和应用,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限制和惩戒,营造公平、公正、诚信的招投标市场环境。同时建设单位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完善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对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评标专家和招投标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行业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有效降低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

五、结论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贯穿于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资效益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工程量清单编制风险、不平衡报价风险、合同条款风险、评标环节风险等的识别和成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环境、制度管理和人员素质等因素是导致造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完善工程量清单编制、加强评标管理、规范合同条款签订、强化招投标过程监管和提高人员素质等防控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合理控制和顺利推进。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防控体系,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蒋萍 .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0):172-174.

[2] 刘明 .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措施分析 [J]. 中国招标 ,2025,(05):165-167.

[3] 王 湘 君 . 工 程 造 价 管 理 中 的 风 险 识 别 与 跟 踪 审 计 策 略 [J]. 居业 ,2025,(0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