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废水重金属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刘豪 吕鹏 查海枫
湖北跃华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引言
工业废水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水体生态与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重金属监测依赖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难以实现连续实时监测,无法及时发现污染超标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其通过传感器、网络传输与智能处理的协同,可实现污染因子的实时感知与数据共享。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废水重金属实时监测系统,对提升污染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设计需求与物联网技术支撑
(一)工业废水监测需求分析
工业废水重金属监测需满足多维度需求。在监测参数上,需覆盖常见重金属污染物,实现对其浓度的精准测量。在时间维度上,要求具备连续监测能力,捕捉浓度动态变化,避免瞬时超标遗漏。在空间维度上,需适应不同工业场景,如车间排放口、厂区总排口等多样监测点位。同时,系统需具备数据存储、异常报警、远程访问等功能,满足环保监管、企业自查及应急响应等多主体需求,为污染防控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
物联网技术为监测系统提供核心支撑。感知层通过重金属传感器实现污染物浓度的直接测量,传感器需具备高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适应复杂废水环境[1]。网络传输层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 LoRa、NB - IoT 等,实现监测数据的远距离低功耗传输,确保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层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数据存储、分析与可视化。应用层开发用户终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查看与系统远程控制,形成“感知 - 传输 - 处理 - 应用” 的完整技术链条。
二、工业废水重金属实时监测系统架构设计
(一)硬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由感知终端、传输设备与控制中心设备构成。感知终端包含重金属传感器、水质辅助参数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浸入废水实时采集信号,经采集模块转换为数字量[2]。传输设备包括网关与通信模块,网关汇聚多个感知终端数据,通过通信模块接入网络。控制中心配备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及显示终端,接收传输数据并进行处理展示。硬件选型需考虑工业环境适应性,具备防水、防腐、抗电磁干扰特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二)软件系统功能
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处理与应用服务功能。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与硬件设备通信,接收原始监测数据并进行校验清洗。数据存储模块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的分类存储,支持高效查询与统计。数据分析模块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超标判断,生成监测报告。应用服务模块开发 Web 与移动端界面,提供数据可视化展示、异常报警、设备管理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操作需求,实现监测数据的高效利用。
(三)网络传输架构
网络传输架构采用分层设计确保数据高效传输。感知终端与网关之间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减少布线成本,适应复杂工业布局。网关与云端平台之间通过广域网传输,根据监测点位分布与网络条件选择合适通信方式,确保偏远地区数据稳定上传。传输过程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与篡改。设置数据缓存机制,在网络中断时暂存数据,恢复连接后自动补传,避免数据丢失。
三、系统关键技术与优化策略
(一)传感器选型与校准技术
传感器的性能表现是决定监测系统精度的核心因素,需通过科学选型与规范校准保障监测质量。在选型阶段,需根据目标监测的重金属种类选择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传感器,确保其对目标污染物能产生精准的选择性响应。考虑到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的特点,应优先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类型,以减少水体中复杂基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校准机制的建立同样关键,需制定定期校准计划,通过标准溶液开展单点与多点校准操作,有效消除传感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漂移误差。开发集成化自动校准模块,实现校准流程中关键步骤的自动化运行,在降低人工维护工作量与成本的同时,持续保障传感器长期测量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二)数据处理与异常检测算法
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是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与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支撑。针对原始监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随机噪声,采用专业滤波算法进行信号处理,平滑数据波动,还原真实监测趋势。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整合不同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与互补修正,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与完整性。异常检测算法通过构建污染物正常浓度变化模型,实时识别超出常规阈值或偏离正常变化趋势的数据,及时触发系统报警机制 [3]。算法需具备动态自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工业场景的污染物排放规律与浓度波动特征自主优化模型参数,减少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误报与漏报问题,确保各类异常排放情况得到及时捕捉与处理。
(三)系统集成与运行优化
系统集成需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无缝协同,构建高效稳定的监测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接口协议与通信标准,确保不同品牌传感器、传输模块与控制设备的兼容性,支持新增设备即插即用,显著提升系统扩展性。优化软件数据流转流程,简化冗余计算步骤,减少数据从采集到展示的处理延迟,满足实时监测的时间敏感性要求。在能耗管理上,选用低功耗芯片与节能组件,结合动态休眠机制,在监测间隙降低设备功耗,大幅延长感知终端续航时间。建立全链路远程运维功能,通过平台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参数,智能诊断异常状态并推送预警信息,实现故障远程排查与参数调优,降低现场维护成本,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废水重金属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实现了废水污染的动态监管与精准防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感知、传输与处理功能,满足工业场景的复杂监测需求。关键技术优化确保了监测精度与运行稳定性,为环保监管与企业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实践中需结合工业类型优化系统配置,强化技术迭代。该系统的应用将提升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管控水平,助力水环境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长生 , 孙瑞平 , 杨雪 . 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 [J].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025,(05):141-143.
[2] 杨维, 吴德君.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造纸废水控制系统设计[J].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43(03):99-102.
[3] 姜红梅 .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造纸废水控制系统升级改造 [J].轻工科技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