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研究与实践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
詹琴琴
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二小学 福建建瓯 353100
摘要:大单元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形态,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2024年9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迎来了新变动,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之下,教材的目标教学实践尤为关键。笔者针对一年级新教材的大单元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更好地达成培养核心素养教学大目标。
关键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教材研究与实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指导,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教材内容的调整不仅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对教师大单元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对指向大单元的新教材教学展开研究,以一年级上册《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为例进行实践教学。
一、培养大单元教学理念
1.依课标,明理念
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大单元教学就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以某一主题或活动为中心,以此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其中,单元既可以是教材编排的单元,也可以是依据教学需要重新组合的教学单元。或者是某个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1]
一年级上册教材作为率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内容调整,更符合课标,体现大单元的教学理念。以2024年9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为例,在教学本单元中任何一课时,教师应先提高自身大单元教学意识,而不是单纯从某一课入手,将课与单元分割开来。
2.依理念,试实践
笔者同事有一次接到了一个教学任务,执教的是一年级新教材的第12课“玩也有学问”。拿到任务的最初,该老师马不停蹄地将教材进行研读,很快在团队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这样的情况下,试教的效果可想而知。团队在评课时就提出了多种建议,该老师一时间迷失了方向。最后提出:不要单列该课,将视角拓宽到单元中,会如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执教教师一瞬间拥有了方向。第12课《玩也有学问》是“养成良好习惯”的第4个课题,本单元页导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其实体现了新教材的大单元教学理念,表达了本单元主题“养成良好习惯”的育人价值。有了大单元教学理念后,她由单元着手,较于首次试教,有了长足的进步。
由此可见,新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是有着相同的大单元教学指向。这就需要教师们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研读课标和教材,在大单元理念下进行课时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目标。
二、探寻大单元教学目标
理念先行,目标为后。大单元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是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实践的导向。教师在确定目标前应先厘清教材单元内和单元之间的关联,结合学生学情,围绕单元核心内容,明确该大单元教学目标,从而确定单元内各课的课时目标。
执教第10课《吃饭有讲究》的教师,最初确定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孩子们能合理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为实现该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她设置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通过视频了解食物的多种营养和挑食的危害,并通过食物选择图选择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能够明白哪些食物有营养,但是要合理搭配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孩子们有些无所适从。试课之后我们重新进行了教材研读,发现该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养成良好习惯”,那么执教的这课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了这样的大单元目标,最终我们将原先的那个目标修改为:孩子们建立不偏食、营养均衡的饮食观。而不执着于如何营养搭配,之后的课堂中该环节就展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落实大单元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理念和目标的确定为大单元的教学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养分。大单元教学是大情境、大任务、大问题统领下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化。有策略地创设大情境、呈现大任务、提出大问题是教师能够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的依托,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1.创设大情境,融合教学内容
要在课堂中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创设大单元大情境必不可少。大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首领,可以集中不同的课时,促使学生更好地走入教学情境,逐步感知教学内容。
如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养成良好习惯》这一单元,笔者团队教师在某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需执教第10课《吃饭有讲究》,另一位执教的是第12课《玩也有学问》。咋一看,这二者关联性并不大,可是将视角扩展到大单元时,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养成良好习惯。由此,我们决定将二个课题共同创设同一个大情境:好习惯成长林。将该大单元中各个课题引导学生要养成的习惯化作一棵棵小树苗,比如作息习惯树、饮食习惯树、游戏习惯树。在教学时,身临其境地告诉孩子们这些小树苗会在他们的好习惯影响下长成大树,最终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这样大情境的创设,不仅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同时大情境统领下,该单元每一课时的情境都与之融合,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呈现大任务,明确教学活动
大任务的设置有助于大情境的创设,大任务的呈现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在过程中,教师更好地设置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道德与法治认知,发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教学中是蕴含着大任务的,该单元的大任务是:养成生活好习惯。之后又可细分为子任务:养成作息习惯、创意游戏习惯等等。在这些大任务呈现下,我们课堂的教学活动就有了更好地依据。比如,大任务为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那么在任务影响下教学活动可以设置为:引导孩子制定作息计划;任务为养成饮食习惯,教学活动就确定为:饮食习惯打卡。这样在大任务的呈现下明确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孩子们更多连接生活的机会,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与生活性。
3.提出大问题,注重教学评价
大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在其引导下,学生积极走进情境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在“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确定的大情境作为依据,搜集孩子们生活习惯的小故事,利用适当的方式制作成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将微课播放,真实的故事更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在播放后,提出大问题:“生活习惯有哪些?和我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把握时机,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进而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在这当中,教师注重对孩子的多方式评价,可以是口头或书面,还要注意多主体评价,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大单元教学是可以改进传统的单课时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因此,在笔者的一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认为一线教师可以积极地运用大单元教学,这样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策略探究[J]. 张金奉.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
[2]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探寻与设计要点[J]. 孙静.福建教育,2023(43)
[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以“维护国家利益”大单元教学为例[J]. 李聪冲.名师在线,2024(15)
[4]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探略[J]. 庄怡清.中小学德育,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