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整体复习策略
姜宇菊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中学校 四川盐源 615700
单元整体教学是目前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学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核心手段。目前的绝大部分研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对于单元整体复习的研究不够深入。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总结经验,整合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与细节,探究单元整体复习模式,使大概念可以从课堂教学向复习环节延伸,给学生们提供更具系统性的复习体验,整合分散的知识点,提升复习效果。
一、以大概念为核心,构建跨节知识网络
大概念通常是每个单元的核心主题,与单元中的知识点有着极为直观的联系,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领。在复习过程中,大概念又起到辅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的作用,也是确定复习方向的重要工具[1]。比如,在带领学生复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的过程中,选择的大概念为“大气运动的能量转化”,与本单元的大气组成、垂直分层、气候类型、常见天气系统都有直接联系,并且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点,整合多个章节的内容。
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来看,将“能量”作为贯穿本单元知识点的主线,希望学生围绕着核心逻辑“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来整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按照能量输出、传递、分配、地理效应绘制基础概念图。起点是 “太阳辐射”,其左侧分支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对应教材中的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右侧分支为“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对应大气保温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中间的分支可以确定为“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凸显这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最终的收尾则指向“大气运动对于气候形成产生的影响”以及“天气系统的能量变化”,学生从中能够确定气旋与反气旋的能量差异。通过贯穿在各个碎片化知识点中的“能量”,学生完成对本单元碎片化知识的整合,通常用作单元整体复习的最初阶段,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方便后续深度探究。
二、基于大概念设计复习情境,辅助学生迁移概念
复习的核心目的在于巩固知识点,深度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方式。与传统的题海战术相比,设计复习情境可以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应用场景,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具体案例中,是目前较为推崇的实践性复习方法。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大概念成为设计复习情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主题概念”来创设复习情境,将课内的单元主题向课外的应用性概念转移,可实现概念的迁移。比如,复习教材中的“大气环流与气候”以及“常见天气系统”等实践性内容时,围绕着单元大概念创设复习情境:结合“大气运动规律”这一概念,围绕着城市的工业区选址、降水和排水系统设计、热导效应干预这三个层面,制定一款宜居新区设计方案。
这一情境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角度入手,将大气的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案例进行深度融合。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调用“大气环流”的知识结构图,了解不同地区的主导风向和季风方向;按照知识点“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确定工业区的具体选址,根据知识点“大气变化对季节性降水的影响、降水类型与成因”设计海绵城市防排水方案;结合“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点,解释热导效应的具体形成机制和原理,提出“增加绿地面积、设计通风廊道”等相关对策。
从形式上来看,此种情境任务改变传统的题海复习战术,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复习场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复习和应用复习,而大概念贯穿情境任务的全过程中,为学生指明复习的方向。
三、采用多层次评价,助力学生的深度理解
复习并非简单的记忆和巩固知识,而是要做到知识体系的内化,尤其地理学科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科学的复习通常要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深度。因此,可以采用多层次评价,利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而评价模式的设计也要与大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2]。比如,结合测试题的类型来确定评价维度,实现深层次的概念解读。
基础层的评价维度以聚焦概念解析为重点,要体现在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方面。此种题型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直接相关,考察学生对于大概念核心内涵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常规的课后测试来判断学生的测试分值。
接下来,则是综合层面的评价维度,凸显对概念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最常见的测试题型为图表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例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教材中给出的资料图形式,在学生掌握此种图表的生成逻辑后,要求学生运用“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并判断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此种类型的习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特征和大气运动规律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地记忆气候的名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度分析和逻辑推理,完成对大概念的进一步解读。
最后,则是从创新应用的角度考察学生理解概念的情况,可以通过开放性的探究题和社会实践题进行评价。例如,设计综合实践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此题型是以具体生活案例作为载体,需要学生运用单元中所学的知识解读案例,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将大概念应用在生活中进行灵活思考和创新解读。
这种分层次的评价模式,既检测学生对于单元大概念的理解深度,也给学生提供循序渐进进行深度解析的机会,改变传统地理复习题“一刀切”的设计弊端,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结语
大概念作为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的依据,不仅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也可作为单元整体学习的主线。通过对大概念进行精准解析,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设计复习情境并实施分层次评价,使大概念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增强复习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兼顾巩固、理解、应用、创新,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邵敏烁 . 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整合与实践探索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23):45-47.
[2] 李亚萍 , 田亚玲 . 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以“水循环”为例[J]. 地理教育,2025,(05): 19-2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