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棒下的价值引领:高校管乐艺术团建团育人双螺旋模式构建
余彦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99
引言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艺术团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审美能力以及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任务。管乐艺术团以其独特的乐器组合和丰富的表现力,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管乐艺术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艺术技巧训练、轻价值引领的问题,导致艺术团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构建一种将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建团育人模式迫在眉睫。双螺旋模式借鉴生物学中 DNA 双螺旋结构,将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视为两个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链条,共同推动高校管乐艺术团的健康发展,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高校管乐艺术团发展现状与育人需求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美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管乐艺术团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发展。许多高校投入资金购置乐器、聘请专业教师,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管乐艺术团。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艺术团过于注重比赛成绩和演出效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技巧训练和曲目排练上,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另一方面,艺术团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导致团队凝聚力不足,成员流动性较大。
(二)育人需求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管乐艺术团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通过参与艺术团的排练和演出,学生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艺术团还可以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接受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双螺旋模式的理论内涵与构建原则
(一)理论内涵
双螺旋模式将高校管乐艺术团的建团育人过程比喻为DNA 双螺旋结构,其中艺术实践和价值引领是两条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链条。艺术实践是价值引领的基础和载体,通过日常排练、演出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价值引领则为艺术实践提供方向和动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实践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艺术团的活动更具思想性和教育性。两条链条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推动高校管乐艺术团实现建团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二)构建原则
在构建高校管乐艺术团“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双螺旋模式时,需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首先坚持融合性原则,将价值引领自然融入艺术实践全过程,避免形式化倾向,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其次贯彻系统性原则,从团队建设、曲目选择、活动开展到评价机制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完整的育人闭环;再次突出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创作潜能,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最后强调创新性原则,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变化,不断创新育人形式和内容,提升育人实效。这四项原则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保障双螺旋模式的科学构建和有效运行。
三、双螺旋模式下的团队建设:凝聚育人合力
(一)选拔与培养并重,提升成员综合素质
在选拔成员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演奏技巧,还要考察学生的品德修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态度。通过面试、试奏等环节,选拔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加入艺术团。对于入选的成员,要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组织合作排练等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
例如,高校管乐艺术团在选拔新成员时,除了进行常规的音乐测试外,还可以增加团队合作游戏环节,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培养过程中,艺术团定期邀请国内知名指挥家和演奏家来校讲学,为学生提供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艺术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是艺术团建设的关键,其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艺术团的发展和育人效果。高校要重视管乐艺术团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艺术水平的专业教师。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双螺旋模式下的曲目选择:传递价值声
(一)精选经典曲目,传承优秀文化
经典管乐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高校管乐艺术团在曲目选择上,应注重精选经典曲目,通过演奏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例如,演奏《红旗颂》《北京喜讯到边寨》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管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团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关注时代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除了经典曲目,高校管乐艺术团还应关注时代作品,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时代精神的曲目进行演奏。这些作品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演奏一些为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主题创作的管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困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三)创新编排形式,增强育人实效
在曲目选择的基础上,高校管乐艺术团还应注重创新编排形式,提升艺术表现力和价值引领效果。可以尝试将传统曲目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改编、混编等方式,使经典作品焕发新的时代魅力。同时,可结合演出主题设计情景式、沉浸式的表演形式,如在演奏爱国主义作品时配合多媒体展示历史影像,在表演时代主题曲目时融入朗诵、戏剧等艺术形式。这种创新编排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能深化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使价值引领更加生动自然、入脑入心。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曲目改编和创作,在艺术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五、双螺旋模式下的活动开展:拓展育人
(一)校内演出活动,营造艺术氛围
高校管乐艺术团应积极开展校内演出活动,如迎新晚会、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为师生带来精彩的演出。通过校内演出,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管乐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同时,校内演出也是艺术团成员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管乐艺术团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演出、公益活动等,将艺术送到基层,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能让学生在实际演出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校际交流活动,拓宽艺术视野
高校管乐艺术团应当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通过参加区域性、全国性的管乐艺术节、交流演出等活动,与其他高校艺术团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不同院校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拓宽艺术视野,还能促进校际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团队的优秀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能在更高水平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提升艺术表现力。此外,校际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校际友谊。
(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
高校管乐艺术团应把握国际交流机会,参与国际音乐节、文化交流演出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管乐艺术的魅力。通过演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乐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国际舞台上,学生不仅能提升专业素养,还能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国际视野。这类活动既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又能让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六、双螺旋模式下的评价机制
(一)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表现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演出效果,忽视了学生在团队协作、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表现。在双螺旋模式下,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演出表现时,不仅要看学生的演奏技巧是否熟练、音乐表现力是否丰富,还要看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情况、是否能够与其他成员默契配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演出过程中的态度和精神面貌,是否认真负责、积极向上。
(二)将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双螺旋模式下,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构建多层次的奖励体系,对在艺术表现、团队协作、品德修养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表彰。具体措施包括:颁发“艺术之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设立专项奖学金和艺术发展基金;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艺术展演和比赛;提供国内外艺术交流学习机会等。其次,要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通过每月评选“进步之星”、每学期举办成果汇报会等形式,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对于暂时表现欠佳的学生,要建立帮扶机制,通过“一对一”导师指导、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等方式给予特别关注。同时,要将激励机制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将艺术团表现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等方面予以体现。此外,还要创新激励形式,如举办“艺术开放日”让学生担任演出策划,或推荐优秀团员参与重要演出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措施,既肯定学生的艺术成就,又促进其品德修养,实现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成长性反馈,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在双螺旋模式下,评价机制应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成长性反馈。通过建立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参与排练、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全过程表现,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价和反馈。采用“成长积分制”等形式,将学生的点滴进步纳入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潜力。同时,建立导师反馈机制,由专业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针对性地指出改进方向,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这种动态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在艺术修养和品德素养两方面实现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七、结论与展望
高校管乐艺术团建团育人双螺旋模式的构建,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通过在团队建设、曲目选择、活动开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将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高校管乐艺术团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有效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高校管乐艺术团建团育人双螺旋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的内在规律,为模式的构建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要积极实践创新,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丰富育人内容和方法,提高育人效果。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艺术团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推动高校管乐艺术团的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文敏 .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双螺旋”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5, 25 (01): 49-54.
[2] 郭晓辉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螺旋结构推进模式构建 [J]. 河南育 ( 高等教育 ), 2021, (07): 110-112.
[3] 李天娇 , 程碧君 , 李凤林 , 等 . 基于双螺旋模式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升研究与实践 [J]. 高教学刊 , 2021, 7 (18): 18-21.
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管乐艺术团的可行性策略研究,JC22226
作者简介:余彦,女,江西人,汉,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