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频发区大跨度膜结构气弹模型的风振响应特性研究
徐建伟
211381198112227113
一、引言
大跨度膜结构因其轻质、柔性、造型灵活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及临时性建筑中。然而,这类结构在台风频发区面临严峻的风荷载挑战。台风风场的非平稳性、高湍流强度及强瞬时脉动特性,可能引发膜结构的剧烈振动甚至破坏。现有研究表明,台风作用下膜结构的风振响应机制复杂,涉及几何非线性、气动阻尼效应及流固耦合作用的多重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台风频发区大跨度膜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对提升结构抗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气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为手段,系统分析台风气候下大跨度膜结构的风振响应规律。通过建立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气动阻尼效应的气弹模型,结合台风风场实测数据与风洞试验技术,揭示膜结构在瞬态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台风频发区大跨度膜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二、台风风场特性与膜结构动力响应机制
2.1 台风风场的非平稳性与高湍流特性
台风风场具有显著的非平稳性与高湍流强度特征。根据实测数据,台风边缘区域的湍流强度可达 0.3 以上,远高于良态气候条件下的湍流强度。此外,台风风速的时变特性显著,其功率谱密度(PSD)在低频段呈现非高斯分布特征。这种非平稳性与高湍流特性导致膜结构受到的风荷载具有强瞬时性与空间不均匀性,进而加剧结构的振动响应。
2.2 膜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与气动阻尼效应
大跨度膜结构因其柔性特点,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显著的几何非线性变形。研究表明,膜结构的振动模态频率随振幅增大而降低,且气动阻尼效应对结构动力稳定性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气动阻尼可抑制结构的振动响应;另一方面,当气动阻尼为负时,可能引发结构的发散振动。因此,准确模拟膜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与气动阻尼效应,是分析其风振响应的关键。
2.3 流固耦合作用对风振响应的影响
台风作用下,膜结构与风场之间存在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风场通过压力分布影响膜结构的变形,而结构的变形又反过来改变风场的流动特性。这种相互作用导致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具有显著的时变性与非线性特征。研究表明,流固耦合效应可能加剧结构的振动响应,甚至引发共振现象。
三、气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
3.1 气弹模型设计与制作
为准确模拟台风气候下大跨度膜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设计并制作了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气动阻尼效应的气弹模型。模型采用高强度纤维膜材料,其弹性模量与密度与实际结构相似。模型几何缩尺比为 1:100,通过调整膜面张力与支撑刚度,确保模型的动力特性与实际结构一致。
3.2 台风风场模拟技术
基于台风风场实测数据,采用大气边界层风洞被动紊流发生装置模拟台风风场。通过调整风洞入口的尖劈与粗糙元布局,实现台风风场的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及功率谱密度的精确控制。此外,采用非平稳风速模型描述台风风速的时变特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3 数值模拟方法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膜结构的数值模型,通过引入几何非线性单元与气动阻尼模型,模拟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中,风荷载通过CFD 方法计算得到,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比气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四、台风气候下膜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
4.1 位移响应特性
台风作用下,膜结构的位移响应呈现显著的时变性与空间不均匀性。气弹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膜结构的最大位移响应发生在台风风场的强瞬时脉动阶段,且位移幅值随台风风速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此外,膜结构的位移响应具有明显的多模态耦合特征,低阶模态对位移响应的贡献最大。
4.2 加速度响应特性
加速度响应是衡量膜结构动力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台风作用下膜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具有显著的瞬时性与高频特性。气弹模型试验中,膜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可达重力加速度的 0.5 倍以上,且加速度响应的频谱特性与台风风场的功率谱密度密切相关。
4.3 应力响应特性
应力响应是评估膜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参数。台风作用下,膜结构的应力响应呈现显著的局部化特征。气弹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膜面的最大应力响应发生在支撑节点与膜面拼接处,且应力幅值随台风风速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此外,应力响应的时程曲线表明,膜结构在台风作用下可能发生疲劳损伤。
4.4 气动阻尼效应的影响
气动阻尼效应对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具有显著影响。气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气动阻尼为正时,可有效抑制膜结构的振动响应;而当气动阻尼为负时,可能引发结构的发散振动。此外,气动阻尼的大小与台风风场的湍流强度及膜结构的振动模态密切相关。
五、膜结构抗风设计建议
基于台风气候下膜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提出以下抗风设计建议:
1. 优化膜面张力与支撑刚度:通过调整膜面张力与支撑刚度,提高膜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降低振动响应幅值。
2. 增强局部连接节点的强度:针对膜面拼接处与支撑节点等应力集中区域,采用高强度连接件与加强筋,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3. 引入气动阻尼控制装置:在膜结构中设置气动阻尼控制装置,如调谐质量阻尼器(TMD),通过调节气动阻尼的大小,抑制结构的振动响应。
4. 考虑台风风场的非平稳性与高湍流特性:在抗风设计中,充分考虑台风风场的非平稳性与高湍流特性,采用非平稳风速模型与高湍流强度风场进行风荷载计算。
六、结论
本文通过气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台风气候下大跨度膜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台风风场的非平稳性与高湍流强度显著加剧膜结构的振动响应,且气动阻尼效应对结构动力稳定性具有双重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台风频发区大跨度膜结构的抗风设计建议,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台风风场的精细化建模方法及膜结构流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技术,以提升抗风设计的精度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倪思敏. 台风地区大跨度气承式膜结构抗风性能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2013.
[2] 楼文娟 , 布占宇 , 唐锦春 . 台风致窗户破坏时大跨度屋面风振响应研究[J]. 工程力学 , 2004, 21(2): 69-75.
[3] 赵林, 葛耀君, 朱乐东. 台风气候大跨度桥梁风振响应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 2009, 22(3): 23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