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虚拟仿真研究
赵茜
210124198710050128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超高层建筑以其独特的地标属性和空间利用效率,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复杂,涉及多专业协同、高空作业、深基坑支护等难题,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在进度把控、质量监督和安全管控方面存在局限性。随着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对物理实体的精准映射与实时交互能力,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意义
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虚拟仿真,有助于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可预测和可优化。通过构建虚拟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可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对推动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数字孪生技术原理及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契合性
(一)数字孪生技术原理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与双向映射。虚拟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物理实体的状态、行为和性能,同时可基于数据分析对物理实体未来状态进行预测和优化 。
(二)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契合性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筑构件、施工设备和人员活动,产生海量数据。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整合这些数据,构建涵盖施工场地、建筑结构、施工机械等要素的虚拟施工环境。通过对虚拟模型的仿真分析,可模拟施工工艺、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评估施工安全风险,与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管理需求高度契合。
三、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虚拟仿真关键流程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前期,利用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采集建筑场地地形、既有建筑等基础数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设备运行参数、建筑结构变形数据、人员位置信息等。采集的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和整合后,为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
基于采集的数据,运用 BIM 技术构建超高层建筑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艺等信息,赋予模型时间维度和施工逻辑,形成动态的数字孪生模型。该模型不仅包含建筑结构信息,还能模拟施工过程中各要素的交互关系。
(三)虚拟仿真与分析
在数字孪生模型基础上,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进行虚拟仿真。模拟施工进度安排,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施工机械的运行轨迹和作业空间,优化设备调度;评估高支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安全风险,提前制定预防措施。通过不断调整仿真参数,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四)实时监控与反馈
将施工现场的实时数据同步到数字孪生模型中,实现虚拟模型与实际施工过程的实时联动。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当发现实际施工与虚拟仿真结果存在偏差时,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施工过程按计划推进。
四、数字孪生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虚拟仿真中的优势
(一)提升施工可视化水平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施工环境,能够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展示超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可直观地了解施工进度、各工序的衔接关系以及施工场地的布局,便于沟通协调,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施工错误。
(二)增强施工风险预测能力
通过对施工全流程的虚拟仿真,可提前模拟各种潜在风险场景,如结构失稳、设备故障、恶劣天气影响等。基于历史数据和仿真结果,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为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优化施工资源配置
借助数字孪生模型,可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进行动态模拟和优化配置。根据施工进度需求,合理安排资源投入时间和数量,避免资源闲置或短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四)促进施工方案优化
在虚拟仿真过程中,可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各方案在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劣。通过反复模拟和调整,选择最优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一)数据获取与管理难题
超高层建筑施工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难以保证,同时大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要求较高。
解决策略: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化采集设备,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建
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共享和分析;运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降低数据处理压力。
(二)模型构建与维护成本高
构建精确的数字孪生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随着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
解决策略:开发自动化建模工具和算法,提高模型构建效率;建立模型轻量化技术,减少模型数据量,降低存储和计算成本;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便于模型的局部更新和维护。
(三)专业人才短缺
数字孪生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融合,超高层建筑施工企业缺乏既懂建筑施工又熟悉数字孪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解决策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组织企业员工参加数字孪生技术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充实企业技术力量。
(四)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企业和项目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困难。
解决策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快制定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技术的规范化应用;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六、结论
数字孪生技术为超高层建筑施工全流程虚拟仿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构建、虚拟仿真和实时监控反馈等关键流程,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在提升施工效率、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数据管理、模型成本、人才短缺和标准规范等挑战。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可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助力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实践的深入,数字孪生技术有望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变革。
参考文献
[1] 李明,王丽。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2023, 56 (8): 112-123.
[2] 张伟,陈辉。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研究 [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 39 (6): 156-167.
[3] 刘阳,赵刚。超高层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J]. 施工技术,2024, 53 (5):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