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策略探讨
雷芝恩
文山州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院 云南文山 663099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交通、物流运输等重要功能,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路基路面作为市政道路的核心结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常出现各种病害,如路面裂缝、坑槽、沉陷,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等。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舒适性,降低道路通行效率,增加车辆运营成本,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安全,同时也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深入探究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成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市政道路的良好使用状态,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 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是导致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气候条件的变化对路基路面影响显著,长期的高温和低温交替,会使路面材料热胀冷缩,导致路面出现裂缝。降雨和降雪天气,雨水或雪水渗入路基,会降低路基土的强度,造成路基软化、沉陷,进而引发路面损坏。此外,冻融循环作用在寒冷地区尤为突出,当路基土中的水分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反复的冻融过程会使路基土结构破坏,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反映在路面上则表现为开裂、变形等病害。同时,强风、风沙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路面产生磨损,加速路面老化和损坏[1]。
1.2 材料与施工问题
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若路基填料的土质不符合要求,如选用高液限土、腐殖土等,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不足,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易引发路基沉陷等病害。路面材料的性能不佳,如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不合理、石料强度不足等,会导致路面抗滑性、耐磨性和耐久性下降,出现车辙、松散等病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不规范是常见问题,路基填筑时未分层压实,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会使路基整体强度不足;路面摊铺时温度控制不当、碾压次数不够,会影响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为后期病害的产生埋下隐患。此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到位,对原材料检验不严格、隐蔽工程验收不规范等,也会导致道路质量缺陷,引发病害。
1.3 交通荷载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重型车辆、超载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荷载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影响愈发严重。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超道路设计承载能力,会使路基路面承受过大的应力,导致路面结构层疲劳破坏,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车辆的频繁启动、刹车和急转弯等行驶行为,会对路面产生冲击力和水平力,加剧路面的损坏程度。同时,交通流量的集中分布,使得某些路段长期承受较大荷载,而其他路段荷载相对较小,造成道路各部位受力不均,加速病害在重交通路段的发展,缩短道路使用寿命。
2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策略
2.1 优化道路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路基路面病害的发生。加强地质勘察工作,详细了解道路沿线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等,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和路基结构形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路面设计方面,结合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特点,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类型和材料,优化路面材料配比,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耐磨性和耐久性。同时,注重道路排水设计,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如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确保路基路面排水畅通,减少水对路基路面的侵蚀和破坏。
2.2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保障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控。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对路基填料、路面材料等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规范施工工艺,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原则进行施工,控制每层的填筑厚度和压实度;路面施工时,精确控制摊铺温度、速度和碾压工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2]。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2.3 科学管理交通荷载
为减少交通荷载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破坏,需采取科学的交通管理措施。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治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运输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超载车辆上路。优化交通组织,合理规划道路功能,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有序行驶,减少车辆频繁启动、刹车和急转弯等对路面的不良影响。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可采取限行、分流等措施,均衡道路各路段的交通荷载分布,降低重交通路段的压力。此外,推广使用新型车辆技术,鼓励发展低轴重、高性能的车辆,减轻车辆荷载对道路的损害。
3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策略实施保障
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部门应完善市政道路建设和养护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为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和修订严格的道路建设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明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加强对道路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出台道路养护管理条例,规范养护资金的使用、养护工作的流程和质量要求,确保养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强化部门协同合作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如规划、建设、交通、城管等,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共同研究解决道路建设和养护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规划阶段,各部门协同参与,充分考虑道路功能、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优化道路设计方案。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相互推诿现象。通过部门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
3.3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是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的重要补充力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道路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市政道路重要性的认识和爱护道路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道路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对破坏道路设施、违规超载等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同时,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在道路建设和养护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需求,提高公众对市政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道路保护的良好氛围 [3]。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与顺畅,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持续重视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技术与管理模式,为城市交通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斌露 . 市政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A]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2025: 4.
[2] 祝君 . 市政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A]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2025: 4.
[3] 孙宇杰 .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病害现象的应对探讨 [J]. 产业科技创新 ,2023, 5 (02):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