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

作者

李志恒

南昌高新区第一小学 330086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优势

(一)突出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

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只能从同一个角度出发,长此以往会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全方面考虑问题。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不仅仅是新课标大纲中的要求,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网,帮助学生能完整且连贯地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二)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在语文课堂中结合其他学科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融合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更有乐趣的课堂学习经验。语文作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一项最基础的学科,必定要在新课改之后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

(一)确定主题,设计螺旋式任务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提炼每堂课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需要兼备文化意义还需要与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并且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教材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学科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成螺旋上升的任务。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基础层,提高层和创意层三种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先要明确本节课的主题是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理解毛主席带领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来设计三层递进式任务:基础层任务可以结合音乐课上所学的红色歌曲,进行课文和歌曲结合朗诵任务,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层任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中国革命的纪录片,给学生讲解课文中提到的井冈山革命的历史,找一些毛主席的诗词进行讲解和诵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创意层任务教师可以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题目,联合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创作手抄报,实现从字到画的学科跨越,对于画面优秀的同学可以在班级荣誉墙上展示,也可以拍成照片,在学校公众号上给予高度评价。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本质属性还是需要提炼主题,在主题范围内设计多学科融合性的接替任务,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能够多角度看待问题。

(二)打造多元化学习情景,鼓励合作和创造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要场所的学习模式,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造虚拟的情景也可以实地考察,记录最真实的故事,感悟文本与空间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实现学科知识点与社会应用之间的转化[2]。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一诗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借助 AI 技术手段,打造真实的秋季山林景色,利用 AI 模型,展示诗词前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雨后山野间的风光,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描述画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室可借助 AI 动画,在多媒体上呈现出后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真实场景。结合当时王维写这首诗的背景,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唐代社会山居村民和我们现代社会的差异点。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来讨论诗词中所运用的美术色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色彩之美在阅读时给人有什么样的意境,从而引出美术学科当中关于中国传统色的学习。在学习结束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联合美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关于“中国传统色彩与古诗”这一主题的传统服装设计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色彩和古诗意境的理解来设计服装,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后,下节课将作品给班级同学展示,教师鼓励学生上台来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作品,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点评,教师可以联合劳动课教师,把学生的设计图纸制作成实物,在学校开展一次“T 台秀”活动,实现从阅读古诗到美术设计再到服装表演之间的三重转化。日后,随着科技与教学的不断融合,语文课堂会更加趋向于打造情景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利用情景模式进行教学,结合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和创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用真实问题引导深度学习,实现语文和多学科领域深度对话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要以真实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多学科领域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结合学生的生活还有日后社会的需要,允许学生讨论多样的解决方案等。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当中,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后可以给学生简单概述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对历史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设计问题当中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人际关系矛盾来举例,比如当自己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应当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当中出现的三个人物——赵王,廉颇和蔺相如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融入进语文课文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中“完璧归赵”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要以国家利益为首位,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恩怨都属于次要的,培养学生的大局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用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把课文内容当作桥梁,连接各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实现“素养为归”的最终育人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贯通能力。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其他学科知识点,培养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学科之间的关系链,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合理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当中不断的提高自我认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晴祎 .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路径 [J]. 江西教育 ,2025,(24):48-50

[2] 秦建斌 .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探析 [J]. 江西教育 ,2025,(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