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S 镇婚姻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王雅晴

西北民族大学

一、S 镇婚姻经济的现状

婚姻经济涉及 S 镇男女双方婚姻缔结时女方对男方提出的财物要求,主要包括彩礼、婚房、婚车、婚宴及其他婚姻要价。

(一)彩礼

彩礼最初来源于古代“六礼”的婚姻制度,它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婚嫁习俗,彩礼已成为人们约定俗称的一种习惯。在 S 镇彩礼也一直被看作婚姻缔结的重要部分,男方只有支付了彩礼其婚姻才能得到对婚姻关系的认可。2000 年的彩礼大约在两千,2010 年则到了一万零一元,寓意着万里挑一,如今多为八万八和十五万八,多数人会选择八万八。订婚时,除了现金,彩礼还包含猪肉、烟酒等实物。猪肉用于女方待客,烟酒则分赠给亲戚。

(二)婚房

受“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影响,婚房在汉族人的婚姻缔结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婚房已经成为了一个隐形的结婚条件,从实际情况来看,有新房已经成为男性婚姻竞争的有利优势。父母们常常倾尽大半辈子积蓄来修建或购买婚房,这使得婚房成为婚姻经济中耗资巨大的项目。

(三)婚车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婚车也成为了婚姻经济的重要支出部分。二十多年前,S 镇交通落后,出行多靠步行或摩托车。然而,如今汽车已经普及,年轻人将其视为面子的象征。因此,购车或租车的费用在婚姻成本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不容小觑。

(四)婚宴

婚宴是 S 镇婚姻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男方家庭经济实力的体现。过去,婚宴多在家中举办,而如今人们更倾向于在酒店举办。婚宴的餐标从380 元到 880 元不等,多数人选择 580 元一桌,通常需要准备 20 至 30 桌,花费相当可观。

(五)其他婚礼要价

除了上述主要部分,其他婚姻要价项目也在日益丰富。例如,婚礼舞台、司仪费、五金、接亲车辆等。在婚礼舞台方面,中式风格受到青睐,造价约为两万五千元;婚服费用约为五千元,司仪费约为两千元。 从“三金”到“五金”价格已超过三万元。在接亲规格方面,各项费用名目繁多,如改口费、下车礼等。婚车数量讲究双数,25 公里内一辆车收费六百元。婚纱照价格根据风格不同,多数在五千元以上。

二、S 镇婚姻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彩礼要价持续增长

根据婚姻补偿理论,男方需对女方父母进行经济补偿,从而产生彩礼。2000 年 S 镇彩礼约两千元,2010 年涨至一万零一元,寓意 “万里挑一”,如今多为八千八百元。2000 年以前彩礼成本低,2000 年至 2010 年涨幅小,但 2010年至 2023 年,13 年间上涨约 8.8 倍,是 2000 年的 44 倍。彩礼持续增长使男方家庭婚姻经济成本不断攀升。

(二)房车要价需求增加

在 S 镇婚姻经济中,婚房和婚车成本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婚房。有学者认为婚房是彩礼的延伸形式,其成本是婚姻经济支出最大项目,常需耗尽父母几十年积蓄,甚至因无房导致婚姻破裂。婚房要价是婚姻要价中花费占比最大、最耗时的项目。

(三)婚宴要价不断提高

S 镇婚宴不仅要求菜品,还讲究场面。1990 - 2000 年婚宴成本约两千元,2000 - 2010 年约五千元,2010 - 2023 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多选择在饭店举办婚宴,平均花费约两万五千元,成本增长幅度显著。

(四)其他婚礼要价要求明细

S 镇婚姻要价项目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彩礼、婚房、办酒席,逐渐增加到买车、接亲规格、婚礼舞台、拍婚纱等。婚姻要价种类变化,大大加重了 S 镇男性的婚姻成本。

三、S 镇婚姻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S 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女方婚姻经济不断攀升的关键。S 镇政府应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三产业协同发展,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筑牢基础,提升农村生活便捷度,降低农民进城购房压力。此外,村民自身也要保持学习和艰苦奋斗的态度,提升就业本领,增加就业机会。

(二)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婚姻观念

随着时代发展,S 镇男女在婚姻关系缔结中,女方因经济、观念及婚配比例等因素占据主导,择偶标准不断提高,过分强调男方经济能力。应加强对村民的思想观念宣传与指导,树立正确婚姻观。婚姻不仅具有生育功能,更是生活中的相互扶持与精神契合。适婚男女及其父母应注重对方性格、品行、文化素养等内在品质,而非仅关注物质条件。相关宣传部门可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以小视频和文章形式,向村民宣传正确婚恋观及高额婚姻经济的危害。

村委会也应加强村民思想教育建设,通过宣传栏、绘制街道墙面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正确婚姻观念

(三)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导性意见,拒绝相互攀比

一些地方在婚姻经济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宴席规模和规格盲目攀比,造成严重浪费,加重群众负担。相关部门应制定抵制高额彩礼、婚宴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加强沟通与宣传,让群众认识到攀比之风的危害,改变消费观念。村委会在此基础上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多种形式发起倡议,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婚俗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村民群众也应主动践行,传承勤俭节约传统,遏制陈规陋习蔓延,为婚嫁 “减负”。

(四)培养理性消费观念,抵制消费主义的诱惑

当前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铺张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和可持续发展。这与非理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密切相关。扭转铺张浪费之风,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要从观念层面营造理性消费氛围。要引导 ΔS 镇村民把握适度消费尺度,这既有利于节约资源,也有助于培育高尚情操。当前 ΔS 镇生产力虽有发展,但过于奢侈会造成浪费、破坏生态,甚至导致农民返贫。因此,应引导村民树立适度消费观念,立足生产力发展水平,合理控制消费,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秋盼 , 王海平 , 康丽颖 . 家庭帮衬 : 农村青年婚姻中高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分析 [J]. 当代青年研究 ,2018(05).

[2] 崔明堂 , 王广金 . 和谐新农村构建中彩礼和嫁妆的正功能分析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桂华,余练 . 婚姻市场要价 : 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 [J]. 青年研究,2010(3).

[4] 何桂洪 . 乡村社会治理下的高价彩礼问题研究[J]. 市场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