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
王林宏
成都体育学院 610000
引言:
“健康中国 2030”战略深入推进之时,高等院校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改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任务落在高等院校身上,传统意义上较为独立的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正在慢慢融合起来。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向,也是形成系统健康知识体系,做到身心共同发展的关键途径,深入探究它们融合的价值,发展情况以及施行策略,对于改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健康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塑造学生健康观念
把健康教育放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里头,就成了塑造学生科学健康观念的主要途径。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塑造和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要时刻,通过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入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领悟健康概念,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1]。
(二)优化体育课程体系
课程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的构建更趋系统,更具科学性。这样的改革不仅加强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还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于健康的不同需求,从而对体育课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高校健康教育和体育课程的深度结合,对于全民健康战略来说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青年群体属于知识层次比较高、获取信息能力比较强的人群,他们在学校期间所形成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人际传播等方式向其他社会领域辐射,进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
2 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融合课程体系
课程整合理论提倡多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力求达成教育目的的最优化。在健康教育和高校体育课程整合操作中,冲破传统学科界限,重新规划课程目标、内容架构以及实行途径,从学生的健康需求出发,把健康教育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要素,同体育课程里的运动技能、训练手段和文化内涵展开系统整合,创建起逻辑严密、条理分明的跨学科课程体系[2]。
以《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中“田径运动与健康”这一模块为研究对象,可以运用课程整合理念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性改进,在短跑技术动作的教学设计时,应当全面覆盖起跑、加速跑、途中跑以及冲刺跑这些关键部分,还要有机地融入健康教育方面的要素。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剖析之类的方法,把理论知识同短跑技术练习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学习专项运动技能的时候,加深对运动和健康的相互联系的认识,推动健康教育同体育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方法创新
学习就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下,依靠同伴互助和自主探究来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融合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去营造带有情境性的真实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健康知识以及运动技能的自主建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之类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参与热情。
在《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第四单元“篮球运动与健康”的教学实践进程中,教师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性地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以“校园 3V3 篮球赛的组织与健康管理”为主题,把学生分成小组,协同探究,每个小组不仅要承担战术设计,训练安排以及赛事执行的任务,还要加入健康教育的理念,对比赛前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变化实施科学的监测并给予合理的干预。在筹备期间,学生要全面搜集有关资料,仔细剖析篮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种类及其防范手段,联系教材内容来充实训练规划和安全保护措施。
(三)教学资源配置优化
在健康教育同体育课程相融合的大环境里,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智能特点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科学地规划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联系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地把文本资料、多媒体工具、体育器材以及在线平台等各种资源形式整合起来,创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体系。以此来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潜能,进而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3]。
在《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第六单元“武术运动与健康”教学设计里,教师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资源展开合理安排,针对擅长身体 - 运动智能的学生群体,给予他们各种武术器械和足够空间,促使他们深入钻研武术套路,全面把握攻防技巧。并且分配给其小组指导任务,借此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对于空间智能较强者来说,则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他们完成武术动作的三维动态演示,进而改善课堂互动状况并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结论
把健康教育加入到高校体育课程当中去,这既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走向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仔细剖析它的融合价值,就会发觉它在塑造健康观念,改良课程体系以及推进全民健康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意义,当下所碰到的课程衔接不顺畅,资源分配不均衡,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等情况都必须予以解决。这就给以后的研究给予了重要的方向,再联系的教学实际情形。本文从课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更新,资源共享机制的创建,评价体系的完善这些角度出发,给出了达成二者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和操作建议。面向将来,必须加快进一步融合的实践,要一直激发更新的活力,从而促使高校体育教育朝着更高的层次以及更为突出的特点迈进,给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给予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林春成 . 从 ChatGPT 到 DeepSeek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驱动高校体育课程变革? [J]. 体育世界 ,2025,(05):69-71.
[2] 金玉宝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探赜 [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5,46(05):132-136.
[3] 李晓蝶 , 李晓玉 . 公共关系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 [J]. 公关世界 ,2025,(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