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实施路径

作者

黄明

成都体育学院 610000

引言:

高校体育教育体系里,体能训练属于提升学生体质并推动其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它的核心价值慢慢显示出来。随着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多,高校体育课程里的体能训练碰上新的机遇和考验。创建起科学高效的体能训练模式,这是学术界急需破解的主要难题之一。科学化的体能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体质水平,而且会对他们的运动技能发展,心理素质提升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产生长远的影响。当下,高校体能训练的实际操作当中还存在不少急须改良之处,非常必要去探寻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革新性方案,从而促使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经过系统的体能锻炼,可以加强肌肉力量,使肌纤维体积增大,收缩效能得到提高,从而给各种运动项目赋予更强的动力支持,在力量训练过程中,深蹲等专项动作能有效加强大腿和臀部肌群的力量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性训练之后,会明显改善下肢爆发力和稳定性[1]。

(二)助力运动技能学习

在专项训练当中,协调性与敏捷性的培育对于提升身体各个部位之间协同运作的水平以及瞬时反应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帮助。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学生掌握复杂动作技术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三)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体能训练时往往伴随着生理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压力,这种状况给改善学生的意志品质给予了机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期间,个体要应对身体不适,心理负担等诸多困难,从而达成既定的训练目的,这些经历有益于塑造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二、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实施策略

(一)个性化教学策略

个性化体育教学把尊重个体差异当作核心理念,从全方位剖析学生生理特征、运动技能水平、兴趣偏好等很多方面因素入手。创建契合其发展需求的专项体能训练体系,从而有效地激发潜能,改善学习效能[2]。

一所高校体育课按照《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作为指导框架,在体能训练部分开展多维度综合测评,力量、耐力、速度以及灵敏度等主要指标均被纳入测评范围之内。依照测评数据和个人特质的差异性来定制训练方案,就篮球特长生而言,根据他们的体能优势,着重加强实战场景下的专项技能训练。比如快速变向和空中滞空技术等内容。至于柔韧性相对较差或者喜欢做瑜伽的学生,重点提升柔韧性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核心肌群力量的锻炼,训练强度可以适当地加以调整,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际应用之后,学生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总体体能水平也有了稳步提升的表现。

(二)游戏化教学方法

把游戏化理念加入到体能训练课程的设计当中,利用游戏化的元素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以娱乐化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

按照《高校体育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体能训练》模块安排了“接力挑战赛”活动,把学生分成组之后,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做跳绳,俯卧撑,深蹲这些基本体能练习,用接力棒传递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个队员,先做完全部任务的队伍就赢了,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可以采用“寻宝探险”的形式,把体能训练同解谜结合起来,要达到某种目的,就得做些事情,比如跑一段距离或者做几下仰卧起坐之类的,从而得到线索信息,这种新的教学办法利用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效果会变得更好。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体能训练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高等院校应着重加强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育,加深学科知识体系,全面把握前沿的体能训练观念,技术以及方法。

一所高校同专业体育培训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就体育教师群体展开定期体能训练专项培训项目,这个项目以最新训练理念,运动损伤预防策略以及康复技术等内容为主,目的在于改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积极促使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而且,通过引进体能训练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在体能教学方面的发展,使得他们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开展训练。当教师教授《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的时候,会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而且准确地向学生展示动作要点,不但能迅速纠正错误,还能极大地提高训练效率,从而明显提升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满意度[3]。

三、结论

高校体育课堂里的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加强运动技能以及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缺少针对性、师资配备不够充足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案,采用趣味化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改善现有的体能训练体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率,推动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改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支持。高校要不断加强体能训练方面的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岳顺 . 高职田径体能训练实施方法与效果评估研究 [J]. 田径 ,2025,(06):39-40.

[2] 李万鹏 , 陈丽萍 . 足球运动体能训练中的智能化辅助器材运用策略 [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10):171-173.

[3] 吴发军 , 徐元玉 . 高校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分析 [J]. 田径 ,2025,(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