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

费智慧

210724199502261227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建筑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特性,其造价预算编制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反映绿色建筑工程的成本构成,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研究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一)绿色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例如,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节能门窗等,可以减少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

(二)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促进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推动了绿色建筑市场的扩大。

三、当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面临的挑战

(一)成本构成复杂

绿色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其成本构成比传统建筑更为复杂。除了常规的建筑材料、人工、设备等成本外,还包括绿色技术研发成本、绿色建材采购成本、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准确估算和合理分配是造价预算编制的难点。

(二)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对于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可能采用不同的编制指标和计算方法,导致造价预算结果缺乏可比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和造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不足,难以准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和经济效益。

(三)数据获取困难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绿色建材价格、节能技术成本、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益等。然而,目前这些数据的获取渠道有限,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给造价预算编制带来了困难。

四、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绿色建筑工程的成本构成和特点。指标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客观地衡量绿色建筑的造价水平。

2.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涵盖绿色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指标、技术指标、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等。各个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反映绿色建筑工程的造价情况。

3. 动态性原则:绿色建筑技术和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能够及时反映这些变化。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 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比性,能够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绿色建筑工程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应统一规范,确保造价预算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五、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的框架

1. 基础指标:基础指标是反映绿色建筑工程基本情况的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结构形式等。这些指标是造价预算编制的基础,为其他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2. 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反映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和工艺的指标,包括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建材应用技术等。例如,节能技术指标可以包括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光通风性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指标可以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效率、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等。

3.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映绿色建筑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包括碳排放量、水资源消耗量、废弃物产生量等。这些指标能够衡量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体现双碳目标的要求。

4.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反映绿色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指标,包括工程造价、运营成本、投资回收期等。这些指标能够评估绿色建筑的经济可行性,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六、指标体系的应用和优化策略

(一)指标体系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首先,收集项目的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确定各项指标的取值。然后,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造价预算的计算和编制。最后,对造价预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项目的投资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二)优化策略

1. 加强数据管理:建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绿色建材价格、节能技术成本、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益等数据。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更新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完善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标准和规范,明确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权重设置。加强对标准规范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推广信息化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软件,实现指标体系的自动化计算和分析。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批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提供人才保障。

七、近三年研究成果分析

(一)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研究

该研究从绿色建筑的概念、特点和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造价管理,可以促进建筑行业采用绿色技术和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分析

该研究探讨了绿色建筑项目内涵,深层研究项目造价预算以及成本管理流程现存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强调加强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把控、资源运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的加强培训等措施对于绿色建筑造价预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八、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的关系,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框架,包括基础指标、技术指标、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等。研究了指标体系的应用和优化策略,结合近三年研究成果,为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金江 . 价值工程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价值工程 , 2025, 44(06): 35-37.

[2]边红丽.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J]. 山西建筑, 202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