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高专医学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索

作者

李迎春 施荣庆 何云龙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保山 678000

1 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人体解剖学因其专业名词繁多、概念抽象等特点。传统教学方式如PPT 图文演示、二维挂图、标本模型等难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对立体化认知的需求[1],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掌握和应用,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传统考核方式侧重理论记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地记忆人体中各部位名称,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也显得不足。

2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思考

2.1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必要性。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产生的内容新范式,正引领着内容创作方式的变革 [2] 随着 AI 医学影像分析、三维重建算法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突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推出的“多模态智能导师”辅助教学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学生操作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该系统结合VR 技术构建虚拟手术室,让学生能够以三维立体形式观察人体解剖结构,从不同角度了解器官和组织结构。学生可以在全息投影环境中模拟手术操作,系统实时对术后 CT 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标注出血管损伤、神经离断等解剖学失误点。在整形术案例中,学生可通过AI 标注的神经血管损伤区域,反向推演手术入路选择失误的解剖学根源;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整合视频、动画、3D 模型等多种教学资源,人工智能能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灵活调用这些资源,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亦可利用课后时间自主访问资源库,深化复习并拓展其学习范围。

2.2 课程思政融入的新要求。为国家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职业院校的根本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为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4]。医学美容行业兼具技术属性与人文属性。可通过将《黄帝内经》“形神合一”理论、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解剖学对比教学。对比《考工记》“人面三停”理论与黄金分割比例,分析东方古典美学的解剖学基础,将传统文化中的解剖学智慧与人体美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文化主体意识,理解“东方美”的生物学基础。增强学生对传统医学的文化认同。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堂教学效果,使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温度、有生命力。首要任务是精心策划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避免将两者粗暴地堆砌或生硬拼接。这就需要将以往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4]。在首次接触尸体标本前进行遗体捐献者纪念仪式,组织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并引入整容手术失败等伦理案例,深入反思手术失误,从解剖学视角剖析手术入路选择不当引发的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结合《大医精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医德训诫,强化生命敬畏意识。

3 教学探索与启示

3.1 教学探索成效。实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教学后,学生人体解剖学考试平均分、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人工智能将人体解剖学的复杂结构以三维动态模型等直观形式呈现,如利用 AI 虚拟解剖平台,学生可多角度观察人体内部结构,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AI 模拟手术训练中,可反复练习,降低操作失误,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实时 AI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如利用 AI 学习软件进行课后个性化强化学习,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提升。此外,AI 互动式学习方式,如智能问答、虚拟病例讨论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更主动;AI 可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接触和处理各种案例。如通过 AI 驱动的虚拟病人系统,学生根据“病人”症状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而且,AI 辅助的模拟手术训练,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手术操作练习,从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

3.2 教学探索的启示。作为教师应关注教育技术发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引入 AI 智能辅导系统,学生能够获得即时的答疑解惑和定制化的学习建议;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策划者。在AI 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AI 工具,协助学生解析 AI 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医学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与 AI 的融合,体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学校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 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跨学科课程,如医学人工智能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职高专医学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革命性变革。通过构建“AI 赋能 + 课程思政”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解剖认知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更在价值层面培育了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情怀的医学人才。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索 AI 伦理教育模块构建,并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育兼具医德与技艺的医学美容人才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振亚,于芳,贾焕霞,自主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 [J] 许昌学院学报,2021,40(3):154-156.

[2] 季松岭 , 张潜 , 罗怀香 ,. 智谱清言 AI 智能体在解剖学实验课 的 应 用 思 考 [J]. 基 础 医 学 教 育 ,2024,26(12):1080-1083.10.13754/j.issn2095-1450.2024.12.14.

[3] 张孝芳 . 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意义、内容和路径 [J]. 中外医疗 ,2023,42(15):195-198.10.16662/j.cnki.1674-0742.2023.15.195.

[4] 范雅丽 , 姚玉英 , 张伟 , 等 . 高职高专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44):180-184.

作者简介:

1. 李迎春,男 ; 出生年月 :1992.02,籍贯 : 云南隆阳,汉族,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目前职称: 助教,研究方向: 人体解剖学教学。

2. 施荣庆,男 ; 出生年月 :1977.10,籍贯 : 云南隆阳,汉族,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目前职称: 副教授,研究方向: 人体解剖学教学。

3. 何云龙,男 ; 出生年月 :1991.06,籍贯 : 云南隆阳,汉族,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目前职称: 讲师,研究方向: 人体解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