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内容开发实践

作者

李蕾

徐州市沛县大屯街道中心幼儿园 221611

引言

在学前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进程中,幼儿园课程所具备的科学性与适宜性逐渐引发更多关注。项目式学习将幼儿的兴趣以及遇到的问题作为指引方向,借助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幼儿积极地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与幼儿认知的发展规律相契合。当下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在内容开发这一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项目式学习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深入钻研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据的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实践策略,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进步,有着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内容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当下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课程内容呈现出零碎分散的状态,各个主题相互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关联,活动设计也显得零散杂乱。以开展“秋天”主题探究活动为例,不同的活动环节只是围绕着秋天的外在表现,例如,树叶颜色发生变化、各类果实迎来丰收等等情况,进行简单的展示呈现,并没有构建完整的探究线索体系。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幼儿很难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体系,这对培养幼儿的深度思考思维以及综合探究能力是不利的。

(二)幼儿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课程内容的开发大多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情况开展,容易忽略幼儿的兴趣以及需求。教师在明确主题以及设计活动时,对幼儿内心的想法关注较少,导致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处在被动接纳的状态。例如在“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依照既定计划推进活动进程,幼儿能够依照教师所设置的步骤去进行操作,无法自主地提出疑问、挑选探究的方向,对幼儿具有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施展起到限制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脱离

部分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课程内容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分离,过度地着重于知识的传授,缺少和实际生活建立紧密的关联。例如,在科学探究类的主题活动当中,所涉及到的实验以及探究内容大多是抽象的科学原理,幼儿很难去理解并应用所学到内容与生活脱轨,课程内容无法让幼儿感受学习具备的实用性,从而削减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化

在课程评价形式方面,大部分采用教师的观察记录,以及进行简单的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比较单一化,重点聚焦于幼儿参与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而忽略幼儿于探究进程中的具体表现。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方面,并且评价的主体也较为单一,缺少幼儿自身的评价、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还有家长的参与情形,难以全方位地呈现出幼儿的学习状况,这对教师及时做出课程内容调整与优化是不利的。

二、项目式学习下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课程内容开发策略

(一)确立以幼儿作为核心的开发观念

在开展课程内容开发工作时,一直将幼儿的兴趣以及需求置于首要位置。教师借助日常观察、跟幼儿交流等途径了解幼儿所关注的点以及产生的疑问,结合幼儿的疑问和关注点,明确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例如,一旦发觉幼儿对幼儿园种植区域里植物的生长进程怀抱着强烈的好奇感,教师便能够依照观察到的情况,策划“植物的秘密”主题探究活动,从而使得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汲取知识,极大程度地彰显幼儿的主体功能。

(二)构建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

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开发带有生活气息的项目主题,从幼儿所熟知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幼儿园生活当中找寻主题的素材。例如“我的家”“社区里的职业”“幼儿园的一天”等,就以“社区里的职业”这个主题为例,较师能够带领幼儿深入社区,仔细观察不同职业的人们工作的场景,还可以邀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到幼儿园来分享职业方面的故事,从而让幼儿在真切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提升学习的实用价值和有趣程度。

(三)开展具备层次特征的探究任务设计工作

基于幼儿所处年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状况,谋划安排具备层次特性的探究类任务,将探究活动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感知阶段、深入探究阶段、实践应用阶段。在初步感知阶段,借助观察行为、参观活动、故事讲述等途径,引领幼儿对活动主题萌生兴趣,从而积累下带有感性成分的经验。进入到深入探究阶段时,创设出存在问题的情境,激励幼儿提出疑问、开展推测、实施实验等等,以此培育幼儿的探究本领与思维能力。在实践应用阶段,促使幼儿将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如在“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中,幼儿设计环保方面的宣传海报、制作手工形式的环保制品等等,进而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

(四)整合多元课程资源

全面融合园内和园外的各类资源以充实课程的具体内容,就园内资源而言,需恰当地运用幼儿园所具备的场地、设施以及材料等。例如,可借助幼儿园的操场,开展别开生面的户外科学探究活动。利用美工区的材料进行别出心裁的手工创作,至于园外资源,要强化与家庭还有社区的协同合作,主动邀家长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例如在“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中,邀请家长分享其家乡独特的节日习俗,同时和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构建合作联系,组织幼儿前去参观学习,从而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

(五)构建具备多元特性的评价体系

搭建具有多元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让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更为丰富多彩。评价主体涵盖教师、幼儿、家长,达成多方位的评价效果,评价方式选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模式,既注重幼儿的活动所得成果,更着重幼儿于探究进程中的表现状况,如学习时的态度、协作方面的能力、创新性的思维等。比如,教师借助观察并记录幼儿在小组探究活动当中的表现展开评价;幼儿通过自我评估以及相互评估,分享自身学习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家长通过参与活动以及日常观察,对幼儿的学习情形加以评价。凭借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课程内容的开发给予既全面又精准的反馈,进而推动课程持续进行优化。

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工作,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推动幼儿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当前课程内容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明确以幼儿为核心的理念,搭建贴近生活的主题,设计有层次的任务,整合多样的资源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切实地让课程内容得到优化。在实践的进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方面的观念,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始终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依据实际的情形对课程内容作出调整与完善,从而让主题探究活动切实成为幼儿主动开展学习、开心实现成长的一个载体,促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天仪 . 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闽南文化主题课程中的应用——以漆线雕工艺项目活动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4,13(36):68-70.

[2] 周黎黎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探析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24):71-73.

[3] 唐淑女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实践——以“蜗牛成长记”主题探究活动为例 [J]. 教师 ,2023,(20):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