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减背景下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吕银谷
肇庆鼎湖泰来中学 广东肇庆 526073
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如何保证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计算能力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将结合人教版教材,探讨在“双减”背景下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计算能力提升基础
1.1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或富有故事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分式加减法时,以分水果的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计算学习中来。这种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计算,提高学习效果。
1.2 开展多样数学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以数学竞赛为例,可以定期开展班级或年级的计算能力竞赛,设置合理奖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计算能力,还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对数学计算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多样化的数学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商品折扣后的价格、家庭开支的占比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计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际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2 强化基础教学,夯实计算能力根基
2.1 精讲多练,透彻理解算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计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精讲,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以人教版教材中的有理数加法为例,教师不仅要详细讲解加法法则,还要通过多种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和原理。例如,在讲解正数与负数相加时,可以通过数轴来直观展示加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相加的几何意义。同时,教师应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的基础题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综合题,使学生在逐步提升难度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对算理的理解。通过精讲多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3 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程知识,将一元一次方程与之前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通过知识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构建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助力计算能力提升
3.1 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圈画关键词、理解题意等。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让学生先仔细阅读题目,圈出关键信息,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再进行计算,从而减少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的计算错误。通过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认真审题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2 养成规范书写习惯
规范的书写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书写要求,如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等,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监督和指导。以人教版教材中的几何计算题为例,要求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步骤清晰、条理分明,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规范书写,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便于教师的批改和指导。规范书写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3.3 坚持错题整理与反思
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出来,并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本,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错题整理与反思,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计算能力。通过坚持错题整理与反思,学生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错题整理与反思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基础教学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开展多样数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讲多练、优化教学方法、加强知识整合,夯实学生的计算能力根基;通过培养认真审题习惯、规范书写习惯和坚持错题整理与反思,助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思言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从“会而不对”说起 [J]. 理科爱好者 ,2023,(01):19-21.
[2] 吉彪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05):62-64.
[3] 吉彪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0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