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众不同,“跨”出精彩
吴兆玲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华荣小学 231500
“跨学科”教育理念是新课改以来备受教师关注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师一般需要以某一学科为核心,将其他多个学科与其相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跨学科学习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要性。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把“跨学科学习”作为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充分凸显了其重要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析。
一、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学科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知形式、能力水平等因素,掌握其形象性思维发展用于逻辑思维的特性,打破固有的课堂教学局限,以更加直观的音频、动画、视频等元素导入课堂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与情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教学为例。课堂上,我设计了“我是小小科学家、我是小小画家、我是小小诗人”等闯关任务,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我是小小科学家”闯关环节,我组织学生使用太阳轨道模型,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沿着太阳轨道运行的轨迹做树影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教师提供的有关中国位置、中国太阳光照特点、中国树木生长等资料卡,学生汇报实验结论,说明利用“太阳、北极星、树、沟渠里积雪”判断方向的原理及阅读理解体会。其后在“我是小小画家、我是小小诗人”闯关环节,用画画、编创童诗等形式,迁移认知,当了一回小科学家,也产生了跨学科理解——其实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是相互融通的,课堂上所学到知识可以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之后,我创设在“植物园里迷了路”的情景,通过视频再现植物园的地理地貌景象,学生运用在《要是你有野外迷了路》学到的方法练习辨别方向,结果都不实用——植物长得太好无法通过树叶稠密辨别方向,看得到太阳却无法辨别方向,更没有积雪无法利用雪融化快慢辨别方向。学生开始尝试运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本节课借助“解读求助信”“寻招助脱险”“用招引方向”三个任务的设置,对言语材料进行选择、整合、表达,学生在任务解决过程中理解实用性知识、提升交际能力,以此培养学生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再比如教授《葡萄沟》一课时,我首先借助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地图,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同时创设学生坐着飞机去葡萄沟旅行这一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巧妙融合。接着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巧妙设计教学各环节。通过让学生阅读课前搜集的葡萄沟的相关资料,引导阅读文本,从葡萄沟出产水果品种多,葡萄又多又美,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等方面去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最后再通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葡萄沟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画心中的葡萄沟。本节课,我综合运用地理、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丰富课堂活动,深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将生活内容和学习内容相联系,注重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亲身操作体验,从而达到丰富语文课程内涵,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形成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以《中国美食》教学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我将语文与劳动、美术有机整合,让孩子们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踏上“中国美食”的探索之旅。首先课前布置同学们周末在家完成一道美味的佳肴,并做好记录。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穿上围裙,撸起袖子,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个美食大厨。他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用“美食小报”记录下这次难忘的经历。就这样,用炫彩的画笔勾画出的“艺术美食”跃然纸上。课堂中,我设置了“点菜”、“做菜”、“品菜”等多种有趣的小游戏。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很快就把烹饪方法都牢牢记住了。到了展示环节,学生拿出“美食小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做的美食,绘声绘色地分享做菜的过程,比如: 需要用到的食材,所用的烹饪方法等。同学们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语文+劳动 + 美术”这样的跨学科融通课程,突破了学科间的束缚,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中国的美食文化,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横生,意义非凡。
三、创设主题探究,强化综合素养
跨学科教学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这规避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将不同的学科联系到一起,以一个主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与学习。比如在语文教材中秋天的叶子常常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叶之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探寻秋叶背后的意韵与美丽。活动前期,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从古诗、散文、现代诗、科普文等方面赏析了“叶片里的文学”,感受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情趣。活动中期,我们邀请了专家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关于叶的讲座分享,孩子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收获。在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中,孩子们了解了描述一片叶子可以介绍其形态、结构、颜色等方面,知道了很多被写进文章中的叶子。回到教室,孩子们用心撰写了自己的讲座收获,在活动中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神秘,懂得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之后,每班各自开展了以《文学鉴赏:散逸在作家笔下的叶儿》为主题的项目展示活动。各小组围绕自己选择的叶片加以舞蹈、朗诵等进行了形式各样的分享。孩子们的汇报内容包含古诗、现代诗、科普文、散文等多方面信息,汇报形式新颖、多样,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得当。最后,我们指导学生学习树叶名片的制作方法,并带领他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寻找最美的叶子,将它们保存记录下来。在制作树叶名片的过程中,孩子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通过写作、绘画和手工制作,创造出独特、富有创意的树叶名片,留下秋天的美好。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提升了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夯实了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学生实际,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基于语文课程建设内容,联系其他学科,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曹 丽 丽 . 小 学 语 文 跨 学 科 融 合 的 背 景、 实 践 与 思 考 [J]. 教 育界 ,2024(04):80-82.
[2] 李纲 . 让跨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真实发生 [J]. 新教育 ,2024(05):59-61.
[3] 李昊 .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J]. 新教育 ,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