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勾东元

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引言

阅读理解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视野的发展水平。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仍普遍存在目标不清、策略陈旧和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深层次理解与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教学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亟需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与课堂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探索契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改进路径,推动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阅读理解教学的目标重构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逐步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阅读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也需顺应这一趋势,进行系统性的重构。传统阅读教学多以文本信息的获取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核心任务,强调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与再现,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文化理解以及语言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在核心素养框架下,阅读理解教学应更注重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深度理解和多元解读能力的提升,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与价值引领。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应从单一的语言知识积累转向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理解策略和批判性思维;从被动接受文本信息转向主动建构意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的融合;从孤立的文本分析转向跨文本、跨学科的整合性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信息处理能力。还需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取向,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体系之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式上,应体现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置符合其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的具体目标。通过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理解教学目标体系,推动语文教学由“教会知识”向“发展能力”的根本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理解偏差与实施障碍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尽管核心素养的理念已被广泛提及,但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和执行仍存在诸多偏差。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往往将其简单等同于传统的语言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意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整体培养。这种理解上的局限性直接导致教学目标设定模糊,难以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一些课堂仍然以应试为导向,强调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和深层理解。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多采用程式化方式,缺乏对文本思想深度、语言特色和文化背景的引导性挖掘,限制了学生审美鉴赏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在方法应用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等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导致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机会,难以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多维解读。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学评价体系普遍单一,学校过于关注考试成绩,使教师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系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部分教师在面对新课程理念时缺乏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难以提供有效支持。教材选文与练习设计仍偏重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高阶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关注,教学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也未能有效匹配教学改革需求,进一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三、基于文本深度解读的教学改进路径探索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亟需突破传统表层信息提取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文本深度解读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路径。这种转变不仅要求教师重新定位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对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本深度解读强调学生在理解语言表层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情感意蕴与思想内涵,从而实现由“读懂”向“理解”乃至“思辨”的跨越。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精选具有思维挑战性和文化厚度的文本材料,避免过度依赖浅显易懂或结构单一的文章类型。在文本分析过程中,应注重挖掘语言背后的思想价值与审美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段落结构的梳理以及整体主旨的把握,逐步形成深层次理解能力。课堂教学应强化问题驱动的设计理念,围绕文本的核心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开放性的主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张力,促进其在阅读中的主动建构与意义生成。

教学组织形式也需随之调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色体验等方式,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感与互动性,提升其语言表达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评价应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关注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所表现出的理解深度、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推动阅读教学由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变。

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亟需从目标设定、内容组织到教学方式进行全面优化。通过重构教学目标,厘清素养培育方向;识别实践偏差,突破实施瓶颈;探索文本深度解读的教学路径,推动学生理解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持续更新,有助于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阅读教学体系。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支持与评价机制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语文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3, 43(12): 56-59.

[2] 孙雪梅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语文建设 , 2022, 38(08): 72-75.

[3] 陈国栋 .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路径探析 [J].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24, 40(03):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