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初探
姜文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建筑安装分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现代建筑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大空间、大跨度以及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支撑这些复杂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在土建施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支模体系承担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竖向和侧向荷载,其稳定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若应用不当,极易引发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深入了解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对于确保土建工程顺利进行、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与难点
2.1 技术特点
高支模施工的首要特点是高度较高,一般超过 4.5 米甚至更高,这使得模板支撑体系所承受的荷载更大,对其稳定性要求更为严格。同时,高支模施工常涉及大跨度结构,如大型商场、体育馆等建筑的屋面或楼层结构,这就要求模板支撑体系不仅要有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侧向刚度,以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压力。此外,高支模施工技术还要求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2 施工难点
高支模施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高度和跨度的增加,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和计算变得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形式、施工荷载、材料力学性能等多种因素,精确计算立杆间距、横杆步距以及剪刀撑的设置等参数,以确保支撑体系的安全性。在材料选择与管理方面,高支模施工需要大量的模板、钢管、扣件等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且数量充足是施工的基础。同时,材料的现场堆放与运输也面临挑战,要避免材料混乱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高处作业风险高,施工人员需要在高空进行模板安装、加固等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坠落事故。而且,高支模体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也是难点之一,需要实时掌握体系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以防止坍塌事故。
三、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流程
3.1 方案设计
高支模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且科学的方案设计。首先,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图纸进行会审,充分了解建筑结构特点、荷载分布以及施工要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运用结构力学原理和相关规范标准,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力学计算,确定立杆、横杆、剪刀撑等主要构件的规格、间距和布置方式。例如,对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需精确计算立杆的承载能力,合理布置水平和竖向剪刀撑,以增强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方案设计还应包括模板的选型,根据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如木模板、钢模板或铝合金模板等。同时,要明确模板的拼接方式和加固措施,确保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漏浆。
3.2 材料选择与检验
材料质量是高支模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基础。模板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且表面平整光滑,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对于木模板,要选用质地坚硬、无腐朽和变形的木材;钢模板和铝合金模板则需检查其尺寸精度和焊接质量。钢管作为支撑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材,检查其壁厚、外径是否满足要求,严禁使用有裂缝、变形或严重锈蚀的钢管。扣件的质量也至关重要,要检查其抗滑、抗破坏和扭转刚度等性能指标,确保扣件与钢管连接牢固。所有材料进场时,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索取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高支模搭建
在搭建高支模时,首先要确保施工现场场地平整、坚实,对于软弱地基需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因地基沉降导致支撑体系失稳。按照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定位,确定立杆的位置。立杆应垂直设置,底部设置垫板或底座,以扩大受力面积,均匀传递荷载。横杆应水平设置,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剪刀撑的设置是增强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应按照规范要求在水平和竖向方向合理布置,剪刀撑与立杆、横杆的连接要牢固。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拼装,模板之间的拼接要严密,防止漏浆。对于梁、板等结构的模板,要注意起拱高度,以抵消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产生的下挠变形。同时,在高支模搭建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4 混凝土浇筑与高支模拆除
混凝土浇筑过程是对高支模体系的实际考验。在浇筑前,应对高支模体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杆件连接、模板加固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应遵循分层、对称、均匀的原则,避免集中堆载导致局部受力过大。同时,要安排专人对高支模体系进行实时监测,重点监测立杆的沉降、水平位移以及模板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浇筑,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高支模拆除。拆除过程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拆除模板和支撑构件。拆除时要设置警戒区域,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确保拆除过程安全有序。
四、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4.1 质量控制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贯穿始终。从方案设计开始,要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材料检验环节要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高支模搭建过程中,加强过程质量检查,对立杆垂直度、横杆水平度、扣件拧紧力矩等关键指标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浇筑速度和方式,确保高支模体系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要求进行,避免过早拆除导致混凝土结构受损。同时,对拆除后的模板和支撑材料进行整理和维护,以便下次使用。
4.2 安全管理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并监督其正确佩戴使用。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高支模作业区域进行封闭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加强对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设置可靠的登高设施和操作平台,确保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的安全。定期对高支模体系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杆件连接是否松动、支撑体系是否变形等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同时,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坍塌等事故,明确应急救援措施和人员职责,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现代土建施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尽管高支模施工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和安全风险,但通过严谨的方案设计、严格的材料检验、规范的搭建与拆除流程以及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确保高支模施工的顺利进行。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支模施工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结合新型材料和先进的监测手段,提高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土建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晓里 .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价值工程 ,2025,44(18):118-120.
[2] 任泰城 .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1):64-66.
[3] 张志坚 .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