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高红萍
四川省眉山市天府新区观寺学校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内容和基本方向,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能动性意识较低。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降低,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探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生基于年龄的原因,考虑的比较简单,思想也比较单纯,喜欢主动去探索和研究新学校的一切。但是随着年纪任务的期间繁重,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很多知识让小学生难以理解,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出现反感的学习态度。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教育也日渐关注,给予教师的压力也在变的更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状态,以单纯的讲述和读为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运用微课教学,克服学习障碍
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问题和难题,让学生能克服障碍,在数学学习的世界中,更好地克服难题,并且也能在克服难题后,收获满满的自信心。教师要把课程中的问题、难题和障碍,用微课的模式传输而出,也能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后,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都能实现本质突破。教师要让学生能冲破更多的难题,不以数学学习为难事,能在学习数学后,让本人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本质层面的突破和发展,也能让学生在积极克服难题后,深入地触摸到数学的内在灵魂,让本人更为从容地实现个体的超越。
例如,在教授《倍的认识》时,教师要让学生能突破自我的弱点和薄弱环节,在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用自己的智慧,更好地克服难题、消除障碍,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的空间。教师要让更多的学生在处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问题时,又能克服消极懈怠感,用智慧去点亮本人的学习之路,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更加充分地领悟微课对于自身的意义。
(二)优化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指导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易错点等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例如,在教授《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两个圆和两个椭圆来观察两个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一种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对圆和椭圆之间关系的理解更加透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加强实践练习,促进能力发展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利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进而来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图形与几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与几何之间的区别,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来掌握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其实践能力。
(四)设计生动游戏,加深知识理解
小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对数学教学的方向就不够明确。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数学教学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要想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的游戏场景,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可以对不同数学有不同的理解。在学习不同风格的数学时,教师要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表演完以后,教师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建议,在学生疑惑的地方加以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对数学知识也会有独到见解。
总之,教师要用心处理相关的难题,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启发,既要把数学的意义尽在掌握,又能让学生用心处理好难题,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洛桑次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传奇故事,2023(20):85-86.
[2]姚丽敏.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