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住宅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

作者

李艳婷

身份证号码:441424198802232607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住宅建筑作为民生工程的核心载体,其建设规模与质量要求均达到新高度。住宅建筑不仅承载着居民的居住需求,更是城市形象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住宅建筑工程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工程技术应用滞后、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与经济效益,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住宅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1.1 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住宅建筑的生命线,而工程技术则是维系这条生命线的关键纽带。在地基基础施工中,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如对于软弱地基采用桩基技术或地基加固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地基承载能力,避免建筑因地基沉降不均而出现墙体开裂、倾斜等质量问题。

1.2 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是住宅建筑工程顺利推进的前提,工程技术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在深基坑施工中,采用合适的支护技术,如灌注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等,能够有效防止基坑坍塌,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起重设备安装与使用技术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安全,先进的塔吊安装调试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可确保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稳定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高空坠物、塔吊倾覆等安全事故。

1.3 提高施工效率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效率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则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核心动力。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兴起,通过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大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速度。

1.4 控制工程成本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是实现项目盈利的关键,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对成本控制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在材料选择与使用技术方面,通过对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既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材料成本。施工工艺的优化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如采用先进的模板支撑技术,可减少模板的使用量和周转次数,降低材料损耗和人工成本。

二、住宅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技术落后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施工技术,导致工程建设陷入效率低、质量差的困境。以混凝土浇筑为例,一些小型施工单位仍采用人工搅拌与振捣的方式,相较于自动化搅拌设备,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难以精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容易出现强度不足、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许多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壁垒,未能及时引入这些前沿技术,也使得建筑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2.2 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人员作为工程技术应用与创新的核心力量,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部分技术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对新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不足,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在新型防水材料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施工操作不规范,防水效果大打折扣。行业内新老技术人员衔接不畅,年轻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匮乏,而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这种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加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2.3 管理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保证住宅建筑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当前大多数施工现场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在管理制度上,部分企业虽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过于笼统、缺乏可行性,不能有效对实际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在管理体制上,责任模糊,出现问题时各科室、各岗位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效率。施工管理现场缺乏必要的监管,对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规范的执行、质量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管理等监管力度不够,造成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三、解决住宅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措施

3.1 技术提升措施

技术的进步,是住宅建筑工程前进的重要驱动力。需要继续积极引入与推广先进施工技术,例如,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使得住宅建筑工程采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现场进行建筑物的装配施工,可以简化湿作业量,使得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更加快速高效,效果也更为稳定。BIM 技术运用 3D 建模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在施工前期及时对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冲突或者施工过程难点进行发现,并利用这一软件对施工过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积极鼓励企业加强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与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合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例如对新型的建筑材料或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技术的更新。

3.2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工程技术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提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为此企业应构建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制,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加技能教育与培训,包括对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等等,并且要组织一定的训练,从而使理论与实践融合,构建评价和奖励制度,将培训效益同绩效考核、薪酬奖励进行连接,从制度上推进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教育与提升。

3.3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确保工程实施的安全质量措施,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确定合理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将工程材料的验收入库、工序交接及完工以后的成品保护全部纳入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实施项目实施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应急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大项目的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在危险作业和场所要加装智能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整改的能力和力度。对施工质量的把控,建立项目的质量追溯体系,并对隐蔽工程或其他关键性、关键工序推行样板工程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施工质量的可追溯、可控状态。通过信息化施工进度管理,对各项工作的完成实现监控与有效把控,综合信息化施工进度管理软件随时了解项目的各项进展情况,完成项目的资源调配与控制工作。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建筑品质与行业发展走向。实践证明,唯有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施工全过程,同时强化现场精细化管理,方能筑牢工程质量根基,保障施工安全高效。随着绿色建造、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住宅建筑行业需持续深化技术革新与管理模式创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居住需求,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闫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J].砖瓦,2024,(09):134-136.

[2] 钟国忠. 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现场管理研究[J]. 中华建设,2024,(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