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控制

作者

姜文

大连亿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枢纽,承载着保障区域经济联通、促进社会资源流通的重要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交通流量持续攀升,道路桥梁的运行压力日益增大,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道路桥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养护管理问题

资金短缺是养护管理的首要困境。财政拨款难以匹配道路桥梁规模扩张与成本上涨速度,部分地区因资金不足,桥梁伸缩缝老化、路面坑槽等病害无法及时修复,加速设施损坏。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度低,融资渠道单一,加剧资金紧张局面。养护技术滞后制约工作效能。人工检测与简易机械修补等传统方式效率低下,难以精准定位深层病害。以桥梁检测为例,人工巡检无法发现桩基内部隐患。此外,新技术推广缺乏宣传与规范支持,应用进程缓慢。养护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员未接受系统培训,对道路桥梁结构原理、病害成因理解不足,导致操作不规范。

1.2 安全管理问题

隐患排查不到位。人工排查不能克服人、时间的局限性,无法排查桥梁桩基病害、路基空洞等隐蔽性隐患,往往是等发生事故才能发现。排查计划不合理,无系统性和周期性,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安全设施维护设置不到位。一些道路桥梁护栏锈蚀、标志标线损坏不及时维修和一些新建项目设置数量不满足运营安全需要、设置位置不合理等等。处置能力不足。预案不实际、不针对,应急救援演练少、成效差,救援人员不熟悉应急程序。应急器材、应急物资不健全,应急物资调配缺乏制度,贻误灾害处置最佳时机。

1.3 运营管理问题

交通拥堵逐渐增多。局部道路桥梁建设时考虑流量偏少,路桥设计不合理,信号灯放行配时不当、执法力度不强、违法停车等情况增加,增加了堵车的频率。

六是收费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收费系统出现较大故障,导致收费通畅性问题,收费管理行为随意性大;收费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过高收费得不到认同;收费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降低了收费管理的公信力。信息处理效率不高。信息采集通过人工完成,滞后、不精准,传递环节多、渠道不顺。跨部门信息共享不充分,形成信息孤岛,影响管理决策。

二、道路桥梁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道路桥梁管理涉及多部门,责任不明,出现职能交叉和管理的盲区。如城市道路与公路桥相接的地方,通常交通和市政均相互扯皮,而且也没有协商机制来做好管理衔接。

2.2 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偏向于建设而忽略养护,对于资金分摊不合理,养护投入远远不足新建需求,且不注重鼓励社会资金的投资政策、体制缺失,投资回报不确定、高风险,则形成了资金来源单一路向。

2.3 技术与人才缺乏

行业内技术研究缺乏,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和机构创新意愿不足。教育培养机制不健全,各高校及职教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实践能力不足,行业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是法规规定不具体,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没有,无法指导实践。二是对违法人员处罚轻,违法成本低。对智慧管理、社会资本介入等新问题,出现滞后现象,法规需要

更新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道路桥梁管理问题的控制措施

3.1 优化养护管理

增加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政府养护道路桥梁的补助。提高交通建设投资中养护资金的比例,保障国家在道路桥梁上的养护投入,合理平衡道路桥梁养护资金投入与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关系。并且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道路桥梁养护专项项目,利用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加盟来支持道路桥梁养护工作。在养护道路桥梁时,建立道路桥梁养护专项资金,并利用燃油税、车辆通行费等筹集相应款项。为了提高道路桥梁养护工作的质量,加大对道路桥梁养护资金的监管,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另外,应当建立有效的道路桥梁养护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道路桥梁养护人员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涵盖道路桥梁的基础、桥梁结构的相关原理、如何对道路桥梁进行病害评估、如何对道路桥梁进行养护、怎样有效运用养护新材料、病害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增强道路桥梁养护人员的理论学习和相关能力培训。

3.2 强化安全管理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科学编制安全隐患的排查计划,确定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具体时间、排查周期、排查方法等,从人力检查方式为主逐渐转为人工检查和科技手段检查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排查措施,实现对道路桥梁的全面、细致地检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养护。增强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换和维修陈旧及损坏的安全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护栏、交通标识标线、照明设施等。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编制道路桥梁安全的应急预案,设定应急组织框架、相关部门的应急岗位和职责、应急流程及应急措施等,设置安全隐患的应急方案,保证应急方案的针对性与可行性。组织应急演练。

3.3 改进运营管理

调整交通组织与运行模式是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时期,合理根据交通流量预测,以及满足通行要求等因素,确定道路桥梁的规模以及车道数目、出入口的数量及设置。对于现有交通拥堵严重道路桥梁的交通治理,通过对现有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如通过调整信号灯控制配时方案、增加交通标志和标线、采取交通管制等方式提升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规范通行收费管理,使道路桥梁的通行收费公平有效。加强收费系统等建设,采用先进的电子收费、机电控制设备等系统,提高收费的系统稳定性和有效性,降低车辆等候时间。加强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有利于有效保障道路桥梁运营管理等的需要。建设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做到对道路桥梁运营管理情况等状况的监控与数据采集等。完善信息传递链条,减少信息传递层次,提升道路桥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联动,有效杜绝信息孤岛现状,做到数据互联、共享。

结语

道路桥梁的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涉及到养护、安全、运营等等问题,所以就需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从资金、技术、人力、规章等多种方面来实施控制的管理手段,并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效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加大对实际管理工作的管理与促进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管理的机制,以便促进道路桥梁的管理能够朝着科学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为促进社会的发展提供交通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在康, 白跃平, 孙在峰.道路桥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2025,(10):44-46.

[2] 袁燕峰. 市政道路桥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控制及应对方法[J]. 中华建设,2023,(10):58-60.